[发明专利]提高稀土湿法冶炼中稀土矿转化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4425.4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曾永春;蔡蔚;廖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冕宁县方兴稀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3/10;C22B5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东东 |
地址: | 61560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稀土 湿法 冶炼 转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稀土湿法冶炼中稀土矿转化率的方法,稀土精矿经氧化焙烧后得到稀土焙烧矿,稀土焙烧矿加碱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焙烧,最后得到的焙烧矿经水洗和酸浸后即可。本发明的方法是先将稀土精矿进行焙烧,然后再进行加减焙烧,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精矿颗粒的表面反应缺陷,使精矿颗粒内部也能反应完全,碱转效果提升,解决了目前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基于此方法形成的稀土湿法冶金工艺,可直接在反应罐内一次加酸浸出稀土,在工序上得到了优化,避免了原工艺物料的多次转移,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湿法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稀土湿法冶炼中稀土矿转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对于稀土矿的冶炼工艺,均是采用稀土精矿焙烧、一次浸出、碱转、水洗、二次浸出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长,物料多次转移,特别碱转工序,在反应罐搅拌状态下需要持续反应16h,才能达到较好的转化率,且工艺对碱度、温度、搅拌强度、时间的要求非常高。
为了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提高稀土的溶出率,很多人也提出了稀土精矿加碱直接进行焙烧碱转,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也有较多的报道,但在实际过程中,稀土精矿的转化率一直不高,稀土浸出率低,工艺最终还是未能得到优化改进。
为了减少稀土浸出过程工序,达到节能又能提高浸出率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氟化稀土转化率的问题,经分析,稀土精矿加碱焙烧工艺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原因在于精矿颗粒晶体致密,与碱混合后,碱不能有效的渗透到晶体的内部,反应仅停留在颗粒表面,颗粒内部氟化物不能得到有效的转化而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稀土湿法冶炼中稀土矿转化率的方法,先将稀土精矿进行焙烧,然后再进行加减焙烧,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精矿颗粒的表面反应缺陷,使精矿颗粒内部也能反应完全,碱转效果提升,达到了深度转化,解决了目前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基于此方法形成的稀土湿法冶金工艺,可直接在反应罐内一次加酸浸出稀土,在工序上得到了优化,避免了原工艺物料的多次转移,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高稀土湿法冶炼中稀土矿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稀土精矿经氧化焙烧后得到稀土焙烧矿,稀土焙烧矿加碱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焙烧,最后得到的焙烧矿经水洗和酸浸后即可。
在上述方法中,先焙烧再加碱混合是核心创新点,一般地,稀土精矿的细度基本在20目以下,颗粒级别不算小,现有研究和应用都是稀土精矿直接加碱混合后进行氧化焙烧,这样的方式导致液碱(例如氢氧化钠)无法进入精矿颗粒内部,液碱只能与精矿颗粒的表面反应,导致稀土精矿的转化率提高不明显;当先将稀土精矿先进行氧化焙烧后,精矿颗粒的结构发生变化,由原先致密的晶体态变成多孔、疏松的网状结构态,此时再与液碱混合,液碱经孔隙、裂缝渗透到晶体内部,大大扩展了反应比表面积,然后再进行低温焙烧时,稀土焙烧矿能与碱液的化学反应充分进行,达到了深度转化,由此提高了稀土矿的转化率。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使稀土精矿颗粒的结构变成多孔、疏松的网状结构态,稀土精矿进行氧化焙烧时,旋转窑的窑头温度为580-650℃,窑尾温度为550-630℃,焙烧时间为2-5h,具体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窑头温度可选择580℃或610℃,窑尾温度可选择550℃或580℃,焙烧时间可为2h或3h。
进一步,稀土焙烧矿加碱混合时,稀土焙烧矿与碱的质量混合比例为(3-6):1。
进一步,为了使稀土焙烧矿与碱液的反应充分进行,稀土焙烧矿加碱混合后再次进行焙烧时,旋转窑的窑头温度为400-450℃,窑尾温度为350-400℃,焙烧时间为2-5h。
进一步,在酸浸时,加入理论计算量的工业盐酸进行酸浸即可,反应后的余酸控制在 0.15-0.3mol/L。
进一步,在对焙烧矿进行水洗时,水洗至pH值至7-8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冕宁县方兴稀土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冕宁县方兴稀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