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用电的电量极限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9206.5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4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王正风;丁一;桑茂盛;周迪雅;周晓鸣;包铭磊;吴天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电 电量 极限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用电的电量极限分配方法。根据历史负荷数据,预测未来的全年负荷曲线;根据各时刻节点负荷数据,将全年负荷曲线分解到电网中每个负荷节点;在电网中具有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情况下,以用电代价最小为目标,考虑发用电平衡和机组容量约束,建立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优化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电网各机组的出清电量;以机组开机方式最小及电校核量最小为目标,建立机组总电量分配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机组的最小开机方式、各机组的总电量和电校核量;判断电校核量是否满足要求并按照各机组的出清电量进行分配。本发明能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分配机组的出清电量,并获得发用电电量极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电力市场技术领域的一种用电处理优化方法,涉及一种发用电的电量极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体制改革,涉及电力工业发展、国家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主体多、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任务非常复杂,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可能导致电网调节资源减少、资源协调更加复杂,增加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复杂性和难度。由于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相对于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更具有竞争优势,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必将向大机组集中,导致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数逐渐下降,这可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迎峰度夏、度冬及供热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带来的具体影响如下:
1)减小了电网可调度空间,显著增加调度电量优化和协调的复杂度;
2)可能产生极端潮流运行方式,逼近电网安全极限,安全裕度下降;
3)机组可调度出力范围缩小,参与调峰机组减少,电网调峰资源紧张;
4)可调度备用容量不足;
5)机组可检修时间窗口受限,机组检修申请冲突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虑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的电量极限分配方法。本发明能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确定电网发用电计划放开规模极限。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历史负荷数据,预测未来的全年负荷曲线;
步骤2、根据各时刻节点负荷数据,将全年负荷曲线分解到电网中每个负荷节点;
步骤3、在电网中具有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情况下,以用电代价最小为目标,考虑发用电平衡和机组容量约束,建立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优化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电网各机组的出清电量;
步骤4、以机组开机方式最小及电校核量最小为目标,建立计及发用电平衡、机组容量限制、电网线路安全、机组供热需求、机组检修计划等物理运行约束的机组总电量分配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机组的最小开机方式、各机组的总电量和电校核量;
步骤5、判断步骤4获得的电校核量是否满足要求,若否,返回步骤3,并调整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量占电网总用电量的比例η;若是,按照各机组的出清电量对各机组进行分配。
具体实施中还将各机组的出清电量Eimark进行累加得到大规模独立负荷用电存在情况下的发用电电量极限。
本发明的所述电网是由多个节点组成,发电机组和用电设备均连接在节点上,节点之间是由输电线路连接进而构成电网。
所述的步骤1具体如下:
步骤1.1、基于历史负荷曲线,通过平移和拉伸得到预测年度负荷曲线,计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9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