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2035.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张志杰;赵静;王健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49/00;C08L87/00;C08L67/04;C08L7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嵌段 聚合物 保护 半导体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配制半导体聚合物的有机溶液、两嵌段聚合物的有机溶液;2)将半导体聚合物的有机溶液、两嵌段聚合物的有机溶液混合后,得到混合储备液,之后将混合储备液与超纯水分别通过T型混合器的两个进口同时注入至T型混合器内,再经T型混合器的出口进入贮水槽中,得到混合液;3)将混合液进行提纯处理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两嵌段聚合物作为修饰剂和连接剂,对得到的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进行连接与聚集,在不影响聚合物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生物成像的可检测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自组装快速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以用作生物检测、荧光成像探针、药物追踪等领域。
背景技术
荧光成像为生命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采用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生命过程进行监测,如细胞、细胞器,组织分化,功能分子的运动轨迹等。并且,目前荧光成像可以观测到纳米空间的亚细胞结构,这为研究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生命活动的信息,有利于进行更加深入和彻底的探索生命活动。
传统的荧光成像主要是利用包含有荧光团的有机染料,如荧光素类、罗丹明类等;这些有机荧光染料由于其光学性质可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验。但是传统染料由于其吸收率低、耐光性差,对具有生命活动的组织的监控过程,容易丢失标记物。近些年,由于负载染料的纳米颗粒或者半导体聚合物具有高的光学稳定性、宽的激发波长范围、窄的发射谱范围,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半导体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成为生物分析、生物成像,诊断、药物输送领域的研究热点。半导体聚合物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含两种:微乳液法、再沉淀法。微乳液法是半导体有机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通过剧烈搅拌以后,在油/水界面形成的有序自组装体;但是,微乳液法通常需要加入离子形表面活性剂等有毒性物质,限制了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纳米沉淀法是目前制备半导体聚合物颗粒常用的手段,一般是将溶解有半导体聚合物的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的溶液,逐滴缓慢的滴加到放置在超声中的贮水槽中,经过连续的后处理得到的纳米颗粒,但是该方法的产量较低,不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半导体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很大程度上由聚合物的体积和重量而决定。其中,聚合物量子点的尺寸小于20-30nm,可以保持高的荧光特性,对荧光强度具有高的贡献度,但是聚合物量子点的稳定性差;同时,小尺寸的颗粒会导致生物成像过程中,聚合物量子点低分散性下荧光检测困难,不利于实际荧光成像检测,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生物成像检测性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自组装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分散性好,粒径均一,荧光特性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配制半导体聚合物的有机溶液、两嵌段聚合物的有机溶液;
2)将半导体聚合物的有机溶液、两嵌段聚合物的有机溶液混合后,得到混合储备液,之后将混合储备液与超纯水分别通过T型混合器的两个进口同时注入至T型混合器内,再经T型混合器的出口进入贮水槽中,得到混合液;
3)将混合液进行提纯处理,即得到所述的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
进一步地,所述的半导体聚合物为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MEH-PPV),所述的两嵌段聚合物为聚乳酸-b-聚乙二醇(PLA-b-PE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