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张量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2816.0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若;张顺利;朱银龙;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604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量 数据 融合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量数据融合方法,获取社会物理信息系统中的张量数据;对所述张量数据按照M种不同的分解方式进行分解压缩存储,获得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按照不同的分解方式分解获得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可对不同场景的张量数据进行不同的分解,从而提高分解效率,避免按照统一的分解方式导致分解效率低;再将所述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转化为统一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对分解压缩后的张量数据再进行转化为统一的分解形式,相对于对原始海量的张量数据按照统一的分解方式进行分解,其数据处理量要小得多,效率显著提高;再对所述统一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进行融合,以高效的实现张量数据的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张量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规模呈指数方式增长,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网络化应用的加深,特别是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和物理系统被进一步融合贯通,网络与人类社会无缝联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融合人、机器、信息于一体的系统,即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在CPSS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体量大、类型多、维数高、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在实际的各种应用当中,经常会遇到数据融合的需求,由于数据量庞大,如何高效的将这些张量数据融合起来统一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张量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张量数据融合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张量数据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社会物理信息系统中的张量数据;
对所述张量数据按照M种不同的分解方式进行分解压缩存储,获得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将所述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转化为统一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
对所述统一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进行融合。
可选的,所述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包括Tucker分解张量和CP分解张量;
所述将所述M种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转化为统一分解形式的张量数据,具体包括:
将所述Tucker分解张量转化为TT分解张量;
将所述CP分解张量转化为TT分解张量。
可选的,所述Tucker分解张量或CP分解张量的表达式为G=《S,G1,G2,…GN》,其中,S为核心张量,G1,G2,…GN为因子矩阵,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表示Tucker分解张量或CP分解张量的阶数;
将所述Tucker分解张量转化为TT分解张量,或,将所述CP分解张量转化为TT分解张量,具体包括:
对G2,G3,…GN和S进行模乘操作,得到临时张量GL;
对GL进行重排操作,获得展开后的矩阵M1;
对M1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矩阵M′2和右奇异矩阵M2,其中,M′2是M1奇异值分解获得的左奇异矩阵与奇异值对角矩阵的乘积;
对M′2进行重排操作,获得第一张量核G′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