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3202.4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刚;康增柱;罗晓青;程允;刘光磊;曹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下方 扩建 方法 | ||
1.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既有建筑进行检测与评估,对薄弱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
b、将既有建筑下方拟建地下结构区域进行标记,在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外侧施工一圈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为支护桩或支护墙,用于抵抗拟建地下结构区域施工期间的侧向土水压力,当地下水位高于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底部高度时,同时增设止水帷幕;
c、将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及其周边的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进行标记,在标记的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周围施工托换桩,托换桩均匀、对称布置,托换桩数量及长度由上部结构荷载及土质情况确定;
d、当既有建筑基础上有覆土时,开挖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土体至既有建筑基础顶面;
e、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通过连接构件与托换桩连接,使既有建筑自身的荷载经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传递到托换桩上,进而传递到深层持力土层;
f、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下方的原有基础进行破除;
g、将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土方清除至拟建地下结构底板底标高,土方清除过程中对外露部分托换桩设置防屈曲结构;
h、当拟建地下结构区域深度较大时,随着土方的清除,对围护结构分层设置侧向加强结构;
i、自下而上顺做施工拟建地下结构的底板、结构外墙及内墙、结构柱及楼板,同时进行防水施工;
j、将托换桩埋置于新建的墙和/或柱内,或在新建的墙和/或柱施工完成后对托换桩进行拆除,或对托换桩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后予以保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包括既有建筑正下方的部分或全部空间;或所述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包括既有建筑正下方部分或全部空间及既有建筑正下方周围新增地下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b,根据拟建地下结构区域与既有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围护结构在既有建筑以外的地面进行施工,或者在既有建筑物内部进行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c,当既有建筑底板结构或基础影响托换桩施工时,先对既有建筑底板结构或基础进行开洞处理,然后施工托换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i,拟建地下结构区域也能采用逆作法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时,需提前进行用于承托新建外墙的立柱桩的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桩为高强度螺旋叶片钢管桩,所述螺旋叶片钢管桩既是施工成孔的螺旋钻杆本体,同时又是后期承受竖向荷载的支撑结构,所述螺旋叶片钢管桩采用小型设备施工,所述小型设备能适应室内施工的净空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钢管桩由多根预制杆体通过丝扣连接而成,前一预制杆体放置到位后,通过设备提供旋转动力实现后一预制杆体与前一预制杆体的连接;预制杆体的长度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制作;所述预制杆体分为带螺旋叶片杆体和光圆杆体两种规格,带螺旋叶片杆体位于下部,用于切削土体,并提供摩阻力,光圆杆体位于上部,起到连接作用;所述螺旋叶片钢管桩中两种规格杆体长度比例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及土质情况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钢管桩体内部为空心结构,在钻进过程中能向空心结构输入高压气或高压水以辅助排土,后期通过向空心结构区域内注入胶结固化材料,增加桩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2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出风口模内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变换宽度的多功能中央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