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3202.4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刚;康增柱;罗晓青;程允;刘光磊;曹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下方 扩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薄弱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2)在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外侧施工一圈围护结构;(3)在标记的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周围施工托换桩;(4)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通过连接构件与托换桩连接;(5)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下方的原有基础进行破除,并进行土方开挖;(6)自下而上顺做施工拟建地下结构的底板、结构外墙及内墙、结构柱及楼板,同时进行防水施工。托换桩为高强度螺旋叶片钢管桩,由多根预制杆体通过丝扣连接而成,预制杆体分为带螺旋叶片杆体和光圆杆体两种规格,螺旋叶片钢管桩既是施工成孔的螺旋钻杆本体,同时又是后期承受竖向荷载的支撑结构,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上空间出现了供不应求,某些地区已经无地可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环境及交通状况、节能环保等提供了可能。
在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物下方,由于需求的改变以及规划时期考虑的不完整性,往往需要进行地下室的加建或者改造工程,或者需要在狭小空间内施工进行地基结构加固。利用托换桩技术可以代替原有建筑基础承担上部建筑荷载,以此可以保证上部结构的完整。现有桩基技术多采用打入桩或灌注桩形式,打入桩噪音大,对环境影响大,同时会影响原状土的稳定性;灌注桩则难以保证成桩质量,很容易出现缩颈、夹泥、断桩或沉渣过厚等多种形态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结构完整性和承载力,需要极大力度的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测。同时,现有机械设备(如履带式钻机)尺寸过大,一般高于普通楼面屋面高度,难以进入建筑物下方狭窄空间进行施工,因而很难满足现阶段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该方法施工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可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工程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案为:
1、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既有建筑进行检测与评估,对薄弱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
b、将既有建筑下方拟建地下结构区域进行标记,在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外侧施工一圈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为支护桩或支护墙,用于抵抗拟建地下结构区域施工期间的侧向土水压力,当地下水位高于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底部高度时,同时增设止水帷幕;
c、将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及其周边的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进行标记,在标记的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周围施工托换桩,托换桩均匀、对称布置,托换桩数量及长度由上部结构荷载及土质情况确定;
d、当既有建筑基础上有覆土时,开挖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土体至既有建筑基础顶面;
e、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通过连接构件与托换桩连接,使既有建筑自身的荷载经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传递到托换桩上,进而传递到深层持力土层;
f、将既有建筑结构墙和/或柱下方的原有基础进行破除;
g、将拟建地下结构区域土方清除至拟建地下结构底板底标高,土方清除过程中对外露部分托换桩设置防屈曲结构;
h、当拟建地下结构区域深度较大时,随着土方的清除,对围护结构分层设置侧向加强结构;
i、自下而上顺做施工拟建地下结构的底板、结构外墙及内墙、结构柱及楼板,同时进行防水施工;
j、将托换桩埋置于新建的墙和/或柱内,或在新建的墙和/或柱施工完成后对托换桩进行拆除,或对托换桩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后予以保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出风口模内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变换宽度的多功能中央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