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3792.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肖瑞林;徐常星;史彦林;邢更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7C9/20;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陈建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符合 疏散 要求 出入口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利用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包括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出入口控制器(103),还包括有识读装置(106)和请求离开装置(107)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安装在门扇和门框上,构成门扇和门框的一个锁闭点;所述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安装在门框上,和安装在门扇上的斜舌机械锁(108)相配合,构成门扇和门框的另一个锁闭点;所述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经过所述出入口控制器(103)的继电器的常闭输出触点连接锁电源;所述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经过出入口控制器(103)的继电器的常开输出触点连接锁电源;识读装置(106)和/或请求离开装置(107)连接于所述出入口控制器(103);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出入口控制器(103)的继电器连接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的常闭输出触点处于连通状态、连接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的常开输出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时,门扇和门框处于锁闭状态;
当出入口控制器(103)接收到识读装置(106)或请求离开装置(107)的信息时对信息进行处理,若通过认证规则,出入口控制器(103)内的继电器发生动作并联动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与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同时发生动作,其中,连接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的常闭输出触点由连通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开启,连接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的常开输出触点由断开状态变化为连通状态,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开启,此时出入口开启;经过出入口控制器(103)中预设的释放时间后,出入口控制器内继电器发生动作并联动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及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同时发生动作,重新恢复到锁闭状态;
当处于紧急疏散状态下,切断锁电源,此时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处于开启状态,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处于锁闭状态,门内的人需要从门内旋转斜舌机械锁(108)的控制执手部件,使斜舌机械锁(108)的锁舌回缩才可开启出入口,而门外的人则无法开启出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和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连接锁电源的线路上设有紧急疏散装置(104);处于紧急疏散状态下,切断紧急疏散装置(104)和锁电源的连接时,锁电源断开,此时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处于开启状态,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处于锁闭状态,门内的人需要从门内旋转斜舌机械锁(108)的控制执手部件,使斜舌机械锁(108)的锁舌回缩才可开启出入口,而门外的人则无法开启出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疏散装置包括紧急疏散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电源与消防系统联动,当消防系统被触动时所述锁电源将断开;处于紧急疏散状态下,当消防系统被触动时,锁电源断开,此时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处于开启状态,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处于锁闭状态,门内的人需要从门内旋转斜舌机械锁(108)的控制执手部件,使斜舌机械锁(108)的锁舌回缩才可开启出入口,而门外的人则无法开启出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控制器(103)接入管理控制中心(1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102)包括阴极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101)包括电磁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7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