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3792.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肖瑞林;徐常星;史彦林;邢更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7C9/20;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陈建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符合 疏散 要求 出入口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出入口控制器、识读装置和/或请求离开装置;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安装在门扇和门框上,构成门扇和门框的一个锁闭点;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安装在门框上,和安装在门扇上的斜舌机械锁相配合,构成门扇和门框的另一个锁闭点;通电锁断电开的锁合装置经过出入口控制器的继电器的常闭输出触点连接锁电源;通电开断电锁的锁合装置经过出入口控制器的继电器的常开输出触点连接锁电源;识读装置和/或请求离开装置连接于出入口控制器。本发明能使出入门提高防技术开启能力,还能在满足安全疏散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符合疏散要求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出入口控制系统,俗称门禁系统,是指利用自定义编码信息识别和/或模式特征信息识别技术,通过控制出入口执行装置的启闭,达到对目标在出入口的出入行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警示等操作的电子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中电子防护系统的组成部分。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出入口的“安全”。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安全”需具备社会属性及自然属性。通过系统建设,使得出入口具备安全防护能力,用于预防、延迟和阻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暴力袭击等事件的发生,这是“安全”的社会属性(Security)。同时,出入口控制系统还须考虑防火、防止目标被非人为因素伤害等涉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不使用凭证迅速疏散,这是“安全”的自然属性(Safety)。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和建设时,必须考虑“安全”的社会属性(Security)以及自然属性(Safety),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的原则是优先满足“安全”的自然属性(safety),即安全疏散要求。
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其逻辑构成如图1所示。它有多种构建模式,实际设计及建设时需根据系统的规模、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安全管理要求等方面规划合理的安全防护体系。
目标信息在出入口控制系统中表现为凭证。凭证是赋予目标或目标特有的,能够识别的,用于操作出入口控制系统、取得出入权限的自定义编码信息或模式特征信息和/或其载体。常见的凭证有:PIN、载体凭证(如:IC卡、信息钮、RFID标签)、模式特征信息(如:指纹信息、人脸信息、掌形信息、虹膜信息)等。
识读部分主要是利用识读装置读取、识别并输出凭证信息到管理控制部分。识读装置是能够读取、识别并输出凭证信息的电子设备,包括编码识读设备、生物特征识读设备、物品特征识读设备等。根据实际需要,当目标从受控区离开时,也可以选择利用请求离开装置。请求离开装置用以自由离开受控区,出门按钮是典型的请求离开装置。
管理/控制部分包含显示/编程以及控制两个部分。管理/控制设备(显示/编程部分)位于机房和监控中心,可以实现对出入规则的设置以及对系统状态的显示,通常表现为平台、监控台;管理/控制设备(控制部分)通常表现为出入口控制器,它能够按照预设规则处理从识读装置、请求离开装置和出入口传感器等发来的信息,并通过出入口执行装置对出入口实施控制,同时记录相关信息。
执行部分是通过出入口执行装置与出入口控制器相连接,执行开放或保护出入口的操作,完成允许或拒绝目标通过出入口。出入口执行装置包括出入口电子锁闭装置,如电磁锁、阴极锁。
为满足出入口的安全疏散要求,通过断电操作实现开启的执行装置一般会在出入口的受控区内安装紧急疏散装置,用以强制开启出入口执行装置,实现快速离开受控区。紧急疏散开关是典型的紧急疏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