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4433.7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辉;于广辉;陈志蓥;隋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C01B32/2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镍衬底;将固态碳源覆盖于镍衬底的上表面,固态碳源与镍衬底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将已覆盖固态碳源的镍衬底放入无氧反应器中;对镍衬底进行加热使镍衬底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设定温度的范围为500‑1500摄氏度;将镍衬底在设定温度保持设定时间;对镍衬底进行降温使镍衬底的温度降至室温;去除镍衬底的上表面残余的固态碳源,镍衬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获得石墨薄膜。本申请提供的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重复性高、简单易行,能够用于大面积高质量石墨薄膜的规模批量制备;且该方法能够利用固态碳源在镍衬底上下表面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层数可控、分布均匀且可转移的石墨薄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薄膜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薄膜具有金属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化学稳定性、高润滑性能,还具有类似有机塑料一样的可塑性。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得石墨薄膜在电子,通信,照明,航空及国防军工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制备大面积石墨薄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旋涂等薄膜制备工艺将石墨烯粉体旋涂在目标衬底上,另一种是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金属衬底上直接生长。第一种制备方法的特点是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但是,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虽然面积很大,但是薄膜本身由无数石墨烯小片堆叠而成,在二维方向上是不连续的。CVD法是一种经济、省时,可以制备大面积石墨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最大的优点就是横向连续性好,质量高。同样,用CVD法制备的石墨薄膜,由于其中的各层石墨烯在横向上是连续的,也具备高质量的特点。
由于碳原子在金属衬底表面的移动能力强,CVD法在金属衬底上制备的石墨烯单晶晶畴尺寸更大,质量更高。目前,CVD石墨烯制备最常用的金属衬底为铜基衬底和镍基衬底。其中后者由于融碳量大更适于生长多层石墨烯。另外,在碳源选择上,CVD法制备石墨烯主要选择甲烷等气态碳源,它的优点是供源均匀,污染少。有少量用液态或者固态碳源的报道,但即使用液态或者固态碳源,这些碳源通常也不会和衬底直接接触,高温时,这些碳源自行分解,到达衬底表面时已经转化为气态碳源,不利于图形化石墨薄膜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是现有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复杂,石墨薄膜不易图形化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镍衬底;
将固态碳源覆盖于镍衬底的上表面,固态碳源与镍衬底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将已覆盖固态碳源的镍衬底放入无氧反应器中;
对镍衬底进行加热使镍衬底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设定温度的范围为500-1500摄氏度;
将镍衬底在设定温度保持设定时间;
对镍衬底进行降温使镍衬底的温度降至室温;
去除镍衬底的上表面残余的固态碳源,镍衬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获得石墨薄膜。
进一步地,镍衬底为单质镍或镍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单质镍包括镍箔、镍粉和镍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镍合金包括铜镍、铁镍、钴镍、铬镍、钨镍、钼镍和锰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固态碳源包括石墨、木炭、煤炭和含碳的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将固态碳源覆盖于镍衬底表面,具体包括:
将粉体状的固态碳源直接铺在镍衬底表面;
或;
将液态试剂与固态碳源混合后涂覆在镍衬底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