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和驱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404.8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张勇;张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2 | 分类号: | B60L50/62;B60L7/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式 电动汽车 驱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和驱动控制方法,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上安装有辅助动力单元,辅助动力单元连接到发电机控制设备和整车控制器,发电机控制设备连接到DCDC转换模块和驱动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单元采用发电机组。本发明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动力单元(A P U)的电动车辆,辅助动力单元在车辆需求功率大或者续驶里程需要延长时开,本发明增程式汽车的电池容量大约占纯电动汽车的30%~40%,大大降低了整车动力系统成本,进而降低整车的制作成本与使用成本,同时配备了辅助动力单元可避免驾驶员对行驶里程的担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和驱动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双重挑战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CO2 的排放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汽车制造商将注意力放在了电动汽车上。纯电动汽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清洁汽车,纯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有几方面优势:包括污染小、噪声低、整车轻量化程度高。然而现阶段电池的容量和成本瓶颈仍然无法突破,使得电动汽车无法广泛推广。在消费者不选择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理由中,里程焦虑的比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和驱动控制方法,以克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有限、续行里程不理想的缺陷,实现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顺利过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上安装有辅助动力单元,辅助动力单元连接到发电机控制设备和整车控制器,发电机控制设备连接到DCDC转换模块和驱动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单元采用发电机组。
优选的,上述辅助动力单元还通过车载充电装置连接到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和驱动电机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动力电池组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乘客座位下方,且距离驾驶舱一段距离。
优选的,上述辅助动力单元安装在电动汽车后舱内,并在一旁安装有散热器一。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方法,该方法为:电动汽车利用电网进行充电,优先使用电能驱动,在需要额外动力补充时,开启辅助动力单元的发电机组进行动力补充,并使得发动机工作于最佳工作点,带动发电机工作,输出的机械能通过功率转换器,传送到电机或者动力电池组,行驶过程中,由整车控制器解析踏板开度信号、档位信号和钥匙开关信号灯,对驾驶员意图进行识别,低压电路关闭,驱动电机控制器控制电动转向系统上电工作;高压电路上电,通过 驱动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当动力电池组电量不足时,整车控制器发出信号,行车电脑和驱动电机控制器输出期望扭矩和电流,电动汽车工作于增程模式。
增程模式包括电池组单独驱动模式、辅助动力单元与电池组共同驱动模式、辅助动力单元驱动且充电模式和再生能量回收模式。
电池组单独驱动模式: 即纯电动驱动模式,此时电池电量能够满足整车需求功率和能量要求,辅助动力单元不工作,电能传递到驱动电机,转化为机械能,经过传动系统到达车轮,增加电池组单独驱动模式在整个驱动模式中的运行比重。
辅助动力单元与电池组共同驱动模式:当整车的牵引功率大于设定值时,牵引功率由辅助动力单元和动力电池组共同提供,辅助动力单元输出电能与动力电池组输出的能量,通过传动装置耦合,传递到电动机。
辅助动力单元与电池组共同驱动模式:辅助动力单元驱动且充电模式:在电池组的电量接近下限或者电池发生故障时,APU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整车的运行,降低辅助动力单元与电池组共同驱动模式在整个驱动模式中的运行比重。
再生能量回收模式:在汽车减速停车时,进行能量回收,辅助动力单元关闭,牵引电机工作,相当于一台发电机,产生的电功率向动力电池组供电,制动回收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存储到电池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