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粘粘扣带及其织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5788.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诚;党炜昌;黄江东;郑国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7/08 | 分类号: | D03D27/08;D03D49/06;D06C13/08;A44B1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熊思远 |
地址: | 52399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粘粘扣带 及其 织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粘粘扣带及其织造工艺,包括:底面组织,其由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经沉浮交织而成,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的经组织点位于不同横行的纬纱上;毛圈经纱,其沿经向以波浪状形式织入所述底面组织,所述毛圈经纱包括毛圈部与底部,所述毛圈部凸出于所述底面组织表面,所述毛圈部由相邻两根底面经纱夹持,所述底部与所述底面组织紧密连接;钩部,其由毛圈部的圈弧切割后形成。本发明形成的粘扣带粘合牢度强、可耐受撕拉性能强,满足了市场上对粘扣带束紧度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物织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粘粘扣带及其织造工艺。
背景技术
粘扣带广泛应用于鞋材及箱包领域,粘扣带的粘合原理是具有钩环的粘扣带及具有绒毛面的被粘扣带相互粘扣,因此钩环的密度、大小以及钩环的角度都是决定粘扣带粘合牢度的影响因素。现有的粘扣带的钩面易发生起毛和断钩等问题,不仅难以满足产品的束紧功能,而且还存在粘合牢度不够,粘合寿命短。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对粘扣带在提高其粘合性能方面作出进一步改进,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粘粘扣带及其织造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首先,一种加粘粘扣带,其特征在于:底面组织,其由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经沉浮交织而成,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的经组织点位于不同横行的纬纱上;毛圈经纱,其沿经向以波浪状形式织入所述底面组织,所述毛圈经纱包括毛圈部与底部,所述毛圈部凸出于所述底面组织表面,所述毛圈部由相邻两根底面经纱夹持,所述底部与所述底面组织紧密连接;钩部,其由所述毛圈部的圈弧切割后形成。
粘扣带的钩部由毛圈经纱的毛圈部经切割后形成,钩部的大小为毛圈部一半的圆弧,使得钩部的钩环长度较长,钩部独立的圈柱辅助钩环抓住毛面,使其撕拉时绒毛不易从钩环内脱出,并利用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组织点的变换对毛圈经纱的毛圈部进行夹持,使得每个毛圈部的两个夹持点位于斜线上,而不是垂直线上,使得钩部的钩环角度也是倾斜的,利于更好的抓住毛面,并且同一个毛圈部切割后形成的两个钩部的钩环相对设置,也能增加钩部抓取绒毛的数量,从而提高粘扣带的粘合牢度和耐受撕拉次数,以满足市场上对粘扣带束紧度多样的产品需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圈经纱为480D牛筋线,所述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为500D的66尼龙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面经纱与所述毛圈经纱平行并列织入粘扣带。
接着,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加粘粘扣带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图稿的花纹布置色纱排列,并通过整经来控制纱线的张力强度,使得每根经纱的张力都相等,根据组织要求,更换相对应的花块以形成相对的花盘;
(2)把整经过后的经纱按照花盘的排版穿入相应的综丝,其中,底面经纱穿入第一综丝,毛圈经纱穿入第二综丝,第二综丝可沿纬向移动,第二综丝配合毛圈经纱织入底面组织,利用第二综丝的移动使得相邻的底面经纱对每个毛圈部的夹持点均不位于同一横行的纬纱上;
(3)在织造过程中,采用变速罗拉改变毛圈经纱的送经速度;
(4)对机器进行调试,看织造出来的纹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要求之后,开始织造粘扣带。
(5)对织造完成后的粘扣带每个毛圈部的圈弧利用刀具切割成相对的钩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织造过程中,毛圈经纱与底面组织的上下交织时,毛圈经纱的毛圈部经固定钢片提拉成型,固定钢片与变速罗拉相互配合,形成毛圈形态,可使得毛圈整齐且方向统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钢片的高度为1.6mm~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