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7327.0 | 申请日: | 201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峰;张舟云;陈雷;张静;张允飞;肖旭东;位超群;孙臣玉;刘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5/46 | 分类号: | H02P5/46;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电机 控制器 | ||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一层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上设有薄膜电容(7)、磁环组件(10)、功率模块(9)、散热器组件(8)、电流传感器(19)、PCBA电路板(6),所述薄膜电容(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母线复合极板(11)和功率模块(9)连接,所述PCBA电路板(6)与所述功率模块(9)的输出针脚连接;其特征在于:
一部分功率模块(9)的输出端与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5)的一端连接,另一部分功率模块(9)的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5)和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的另一端分别与整车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PCBA电路板(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5)、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6)、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均呈复合母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箱盖(2)和下箱盖(3),所述上箱盖(2)上设有两个三相支架(20),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分别从两个三相支架(20)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盖(3)的上侧设有母线插件(4),所述母线插件(4)穿过所述PCBA电路板(6)和安装板(21)与母线复合极板(11)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电路板(6)集成双电机控制器的驱动板和控制板,并设有低压插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组件(8)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组件(8)的夹层之间夹紧所述功率模块(9),所述散热器组件(8)的水管穿出箱体(1)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组件(10)设置在薄膜电容(7)输入端的前侧,所述母线复合极板(11)穿过所述磁环组件(10)与薄膜电容(7)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有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所述电流传感器(19)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组件(8)设置在薄膜电容(7)的输出端所在的一侧,所述散热器组件(8)四周的其余三侧中,有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电流传感器(19),剩余一侧则贴近箱体(1)的内侧并设有散热器组件(8)水管的出入口,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设置在箱体(1)内与水管的出入口相对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7)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18)分别穿过两个电流传感器(19)与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5)和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16)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73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