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7327.0 | 申请日: | 201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峰;张舟云;陈雷;张静;张允飞;肖旭东;位超群;孙臣玉;刘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5/46 | 分类号: | H02P5/46;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电机 控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薄膜电容、磁环组件、功率模块、散热器组件、电流传感器、PCBA电路板,一部分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另一部分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整车双驱动电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了线束的使用,降低了控制成本,提高了整个电机控制系统的集成程度,具有装配简单、集成度高、功率密度高、散热性能好、适合批量装配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能源日益枯竭和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整车内部的空间布置也越来越紧凑,其对电机控制器的体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针对两驱电动汽车而言,传统做法是分别采用两台电机控制器分别独立驱动两台电机,这样显然需要整车内部让出更大的空间来满足两台电机控制器的安装,但这对整车布置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发高度集成式双电机控制器来满足整车对布置空间的需求。
在使用双电机控制器时,传统的做法都是使用两个独立的IGBT模块,搭配集成的膜电容、驱动板、控制板来解决,这样的布置方式既增加了电气成本,又增加了整体控制器的体积,而且接线比较混乱,两个独立的IGBT也会导致电机控制器体积较大,不易排布和散热困难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动汽车用双电机控制器体积大且功率密度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一层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薄膜电容、磁环组件、功率模块、散热器组件、电流传感器、PCBA电路板,所述薄膜电容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母线复合极板和功率模块连接,所述PCBA电路板与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针脚连接;
一部分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另一部分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整车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PCBA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第二三相转接复合极板、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均呈复合母排结构。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箱盖和下箱盖,所述上箱盖上设有两个三相支架,所述第一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和第二三相输出复合极板分别从两个三相支架穿出。
优选的,所述下箱盖的上侧设有母线插件,所述母线插件穿过所述PCBA电路板和安装板与母线复合极板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PCBA电路板集成双电机控制器的驱动板和控制板,并设有低压插件。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夹层之间夹紧所述功率模块,所述散热器组件的水管穿出箱体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磁环组件设置在薄膜电容输入端的前侧,所述母线复合极板穿过所述磁环组件与薄膜电容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电流传感器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7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