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88600.1 申请日: 2019-12-16
公开(公告)号: CN111218812A 公开(公告)日: 2020-06-02
发明(设计)人: 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宿州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6M11/42 分类号: D06M11/42;D06M11/65;D06M15/507;D06M15/59;D06M15/227;D02G3/04;D02G3/44;D06M101/06;D06M101/40;D06M101/3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53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菌 混纺纱 纺纱 工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菌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抗菌纤维的制备:所述抗菌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60-80份棉纤维、135-150份稻壳纤维、80-90份木碳纤维、100-150份凤梨麻纤维,120-150份竹炭纤维,100-120份涤纶纤维,100-120份脱乙酰甲壳素,100-12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6-8份甘油、0.5-0.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0-3.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8份天然乳胶、2-4份凤梨麻超微粉悬液、56-60份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酯以及55-60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将混合纤维使用5g/L的差皂素处理3h,处理温度为80℃,浴比1:18,向处理后的纤维中加入抗菌剂于39℃下发酵48小时,发酵结束后,用温水洗净,使用酶溶液对经过抗菌处理的纤维进行处理后得到抗菌纤维,使用酶溶液的处理温度为40℃,处理时间为6h,浴比为1:20;

(2)麻纤维整理:将麻纤维经过预清洗除去表面杂质,进行2-8道柔化处理,烘干,得到柔化后麻纤维,然后采用机械作用充分分离并均匀混合柔化后的麻纤维,混合后按质量给麻层均匀喷涂2%-3.5%的乳化液和2%-5%的软化剂,堆仓养生24h以上;

(3)竹纤维的处理:将竹纤维经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粗纱;

第一开清棉工序中打手转速为950-1050r/min,梳针打手转速为420-450r/min,凝棉器风扇速度为850-950r/min,棉卷罗拉速度为9-11r/min,棉卷定重为350-380g/m,棉卷长度为32-34m;

第一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280-320r/min,刺辊速度为650-730r/min,盖板速度为78-83mm/min,道夫速度为22-25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0mm、0.28mm、0.25mm、0.25mm、0.30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2-0.14mm,锡林-刺辊隔距为0.16-0.20mm,生条定量为18-24g/5m;

采用二道并条工序制得竹纤维熟条,所述二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65-175m/min,8根生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2mm、18mm,总牵伸倍数8.28-9.05倍,后区牵伸倍数1.70倍,头道并条定量19g/5m,喇叭口直径3.2mm,第一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5-162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0mm、8mm、15mm,总牵伸倍数为7.9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4倍,竹纤维熟条定量为18.0g/5m,喇叭口直径为3.0mm;

第一粗纱工序中定量为3.5-4.5g/10m,前罗拉转速为145-155r/min,锭翼转速为690-720r/min,前中后罗拉隔距为32mm、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1倍,总牵伸倍数为8-10.28倍,钳口为8.5mm,捻度为4.5捻/10cm,将制得的30%的竹纤维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细纱;

第一细纱工序中采用三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80-400,罗拉隔距为18mm、35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5倍,锭速为9500-11000r/min,钳口隔距为2.5mm;

(4)柔化后的麻纤维与抗菌纤维混纺:将柔化后的麻纤维与抗菌纤维混合经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一精梳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精梳条;

第二开清棉工序中豪猪梳针滚筒速度为560-620r/min,打手速度为730-820r/min,打手伸出肋条的距离为3mm,抓棉小车运转速度为24-26m/min,尘棒间隔距为8-10mm,打手-尘棒隔距为15mm、23mm,角钉链速度为80-100m/min,开棉机打手速度为480-540r/min,多仓混棉机均棉罗拉转速为460-475r/min,成卷机综合打手至给棉罗拉隔距为8-10mm,综合打手速度为740-760r/min,风扇转速为1350-1380r/min,棉卷定量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4m;

第二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310-340r/min,刺辊速度为710-750r/min,盖板速度为85-90mm/min,道夫速度为18-20r/min,小漏底入口隔距为8-9mm,生条定量为18-22g/5m;

第一精梳工序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所述第一精梳棉工序中,车速为225-245钳次/min,给棉长度为4.2-4.6mm,落棉率控制在12%-15%,精梳条定量为16-20g/5m;

(5)并条:在并条机棉条输入高架的前下方增加细纱存放架、导纱器、分纱器,将制得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存放架上经导纱器和分纱器与第一混纺精梳条共同喂入并条机,经两道并条工序制成第一混纺熟条;

两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二头道并条工序和第二二道并条工序,第二头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70-180m/min,8根第一混纺精梳条和竹纤维细纱并合,罗拉中心距为42mm、50mm,压力为118N、363N、392N、363N,总牵伸倍数6.92-8.65倍,后区牵伸倍数1.72倍,头道并条定量18.5g/5m,喇叭口直径3 .0mm;

第二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中心距为40mm、48mm,压力为118N、363N、392N、363N,总牵伸倍数为8.71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第一混纺熟条定量为17g/5m,喇叭口直径为2.8mm;

(6)粗纱:在粗纱机前锭翼的上方,增加细纱吊架和导纱器,在粗纱机后增加一排粗纱吊锭,将制得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吊架上经粗纱机前罗拉喂入,制得的竹纤维粗纱放置在粗纱吊锭上经粗纱机后罗拉与第一混纺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粗纱;

所述第二粗纱工序中定量为4-5g/10m,前罗拉转速为180-200r/min,锭翼转速为720-750r/min,压力为127N/双锭、196N/双锭、157N/双锭、157N/双锭,罗拉中心距为42mm、5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43倍,总牵伸倍数为6.8-8.5倍,钳口为6.5mm,捻系数为100;

(7)细纱:将第一混纺粗纱和制得竹纤维细纱共同经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第二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

所述第二细纱工序中采用三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50-3780,罗拉隔距为21mm、35mm,锭速为8000-10000r/min,钳口隔距为2.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宿州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宿州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86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