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2245.5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刘颖;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60 | 分类号: | H04W4/60;H04W36/00;H04W36/30;H04L12/10;G16Y30/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汪劲松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网通 模块 通信 方式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通信模块包括以下模块:电源VCC、通信模组、eSIM集成组件,电源VCC向eSIM集成组件供电,通信模组向eSIM集成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且通信数据与eSIM集成组件双向发送通信数据,采用eSIM替代SIM,eSIM优势在于具有更小的体积,更牢固的装配方式,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OTA(空中写号管理),在物联网端无需人员去偏远或者危险地区更换氧化SIM卡或更改资费套餐,远程设备升级,可以完全使用eSIM的OTA技术实现,采用供电切割方式实现eSIM与通信模组间数据交互,通信模组仅需要开放1个引脚接口完成切换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块与通信方式。
背景技术
国内物联网eSIM刚刚开放数据牌照,eSIM化终端还非常少,目前联通仅有两款eSIM化物联网终端(智慧烟感、智慧地磁),由于eSIM独特技术优势,未来物联网设备都会逐步由SIM转变为eSIM,而在使用中发现由于各家运营商网络布局策略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障物联网设备持续稳定不掉线工作,需要根据当前网络情况更改运营商来适配网络强度。
目前传统的双SIM卡芯片转换还是使用的MCU微处理器进行转换,同时采用多串口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中会导致数据延时较长,一旦出现SIM卡芯片需要替换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组的通信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块与通信方式,通信模块包括以下模块:电源VCC、通信模组、eSIM集成组件,电源VCC向eSIM集成组件供电,通信模组向eSIM集成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且通信数据与eSIM集成组件双向发送通信数据。
一种物联网跨网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通信模组与eSIM集成组件上电;
S2、通信模组开始工作;
S3、运营商eSIM芯片A开启;
S4、通信模组向eSIM集成组件发送控制信号;
S5、eSIM集成组件向通信模组发送通信数据;
S6、通信模组入网并检查当前网络CSQ值,检查结果包括以下情况:
A1、如果CSQ值大于16则进行以下步骤:
S7.1、通信模组提取eSIM芯片鉴权信息发送至核心网平台侧,执行鉴权;
S7.2、执行终端业务;
A2、如果CSQ值小于16,则进行以下步骤:
S8.1、通信模组进行当前的控制信号判断,当电平为1时开启运营商eSIM芯片A;当电平为0时开启运营商eSIM芯片B;
S8.2、运营商eSIM芯片开启后,通信模组向eSIM集成组件发送控制信号;
S8.3、eSIM集成组件向通信模组发送通信数据;
S8.4、通信模组入网并检查当前网络,重复步骤S6;
S9、融合联通LPA固件包,完成标准执行控制逻辑下载,双运营商eSIM芯片完成转换。
eSIM芯片A、eSIM芯片B型号是ST33G1M2。
所述运营商eSIM设备管理平台均采用OC平台,且通讯协议均可采用coap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未经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