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2406.0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利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观 孔道 测试 模型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包括:透明芯片,所述透明芯片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凹部,且各凹部之间通过相应的流道依次相连,其中在第一凹部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池,最后凹部的出液口连接有排液池;位于透明芯片的上端面密封有透明上盖,以及透明芯片的下端面设有薄膜式光源OLED层;本发明的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及其使用方法能够通过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构成相应测试通道,仿岩心薄片样本可以根据仿岩心薄片样本中微观孔道的疏密程度进行相应排序,以构成不同的测试方式,进而满足多种类型岩心薄片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透明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石油勘探的难度不断增加,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出率已成为一个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 103207257 B提供了一种仿岩心结构的玻璃介质模型,其提供了一种透明模型,并且加入微气泡生成模块、微气泡分裂模块,可以在较低压力下在模型内部原位生成泡沫,不仅可以满足实验要求,且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制作成本。
但是该技术方案的防岩心结构的微观孔道固定在玻璃基片上,不可替换,无法满足大量样本测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及其使用方法,以适于完成多仿岩心薄片样本测试,并且能够清晰观察仿岩心薄片样本中相应微观孔道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包括:透明芯片,所述透明芯片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的凹部,且各凹部之间通过相应的流道依次相连,其中在第一凹部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池,最后凹部的出液口连接有排液池;位于透明芯片的上端面密封有透明上盖,以及透明芯片的下端面设有薄膜式光源OLED层。
进一步,所述进液池旁还设有进气口,且进液池和进气口与第一凹部的进液口之间依次刻蚀有微气泡生成模块、微气泡分裂模块。
进一步,所述透明上盖的上端面设有热源装置,所述薄膜式光源OLED层的下端面设有冷源装置;以及各凹部的进液口高于该凹部的出液口。
进一步,所述热源装置和冷源装置包括若干上、下对称设置的半导体致冷片;所述热源装置中的半导体致冷片的热端贴于位于凹部正上方的透明上盖的上端面处,所述冷源装置的半导体致冷片的冷端贴于位于凹部正下方的薄膜式光源OLED层的下端面处;以及所述半导体致冷片的覆盖面积小于凹部面积。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观孔道测试模型的使用方法,向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内注入测试溶液,以观测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内各仿岩心薄片样本中相应微观孔道内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状况。
进一步,在热源装置、冷源装置通电后,在仿岩心薄片样本的上、下侧形成温差,以促使仿岩心薄片样本中测试溶液从上向下渗透;当所述薄膜式光源OLED层点亮后,从透明芯片的一侧观察仿岩心薄片样本中测试溶液从上向下渗透状况。
进一步,所述测试溶液适于从上一仿岩心薄片样本完成从上向下渗透后,进入下一仿岩心薄片样本;以及当测试溶液进入下一仿岩心薄片样本后,开启该仿岩心薄片样本对应的上、下半导体致冷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微观孔道测试模型及其使用方法能够通过依次排列的适于嵌入相应仿岩心薄片样本构成相应测试通道,仿岩心薄片样本可以根据仿岩心薄片样本中微观孔道的疏密程度进行相应排序,以构成不同的测试方式,进而满足多种类型岩心薄片测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微观孔道测试模型的侧面结构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利,未经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