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薄壳车辆用履带板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3286.6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9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华;侯锐;孔晓华;任金华;刘勇涛;赵慧;李永梅;邬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5/02;B21J5/00;B21K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祁恒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车辆 履带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式薄壳车辆用履带板成形方法,包括设计联体履带板锻模:联体履带板锻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型槽包括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除飞边槽之外,终锻型槽与预锻型槽的结构相同;锻造联体履带板热锻件:将坯料加热后放入联体履带板锻模的预锻型槽内进行预成型,使坯料在预锻时充满预锻型槽;将预锻件放入联体履带板锻模的终锻型槽中,使多余的金属充入飞边槽内。本发明一个锻件出一个联体履带板零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工时,有效解决履带由于拼焊而产生断裂难题,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减少焊接,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使用与维护成本;本发明采用联体履带板锻模的预锻型槽与终锻型槽结构,实现一套锻模,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薄壳车辆用履带板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履带是履带式装甲战车行走部分重要的复杂结构件,对整车的机动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作用。履带板是履带的重要组成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属于高强度耐磨材料,硬度高(HB401~460),每台车需求量为196件,生产基数非常大,每年的生产量在20万件以上。目前,履带板主要采用一个锻件出一个零件或者分体焊接而成联体履带板,然而上述两种履带板在试验跑车过程中,履带容易出现脱带现象,使用寿命较低。因此,为了解决行动系统履带脱带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履带轻量化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使用与维护成本,联体锻造结构的履带板及其制备成为重点研究对象,这也是提升薄壳车辆辆机动性的主要方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此工艺的研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工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履带式薄壳车辆用履带板成形方法,以解决履带由焊接位置断裂,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解决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产品加工工序长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式薄壳车辆用履带板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
S1、设计联体履带板锻模:联体履带板锻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型槽包括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其中,上模的终锻型槽不包括飞边槽,下模的终锻型槽包括飞边槽;除飞边槽之外,下模的终锻型槽与预锻型槽的结构相同,上模的终锻型槽与预锻型槽的结构相同;联体履带板锻模的连接板部位厚度为5~8mm;锻模靠近连接板部位的端面采用半径5~8mm的局部圆角结构;预锻型槽中间连接部位适当加大,同时将预锻型槽加厚2~4mm;
S2、锻造联体履带板热锻件:将坯料加热后放入联体履带板锻模的预锻型槽内进行预成型,使坯料在预锻时充满预锻型槽;然后将预锻件放入联体履带板锻模的终锻型槽中,使多余的金属充入飞边槽内。
进一步地,联体履带板使用的材料为42CrMo,锻模尺寸为联体履带板尺寸乘以1.015。
进一步地,锻模的中心与终锻型槽的中心不重合。
进一步地,锻模结构上采用锁扣装置。
进一步地,在终锻型槽的桥部留有一定的斜度。
进一步地,斜度为30°~45°。
进一步地,坯料采用圆棒料,下料精度≤2㎜,切断面垂直度≤2㎜,重量为17~19㎏。
进一步地,将坯料加热为将坯料加热到1120~1180℃。
(三)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3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