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4341.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苏贞;栾蓉宇;李彦;吴百公;许静;徐江敏;翟林智;袁伟;李钦奉;陈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制氧用水 复合 吸附 过滤 设备 | ||
1.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包括机体(11),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1)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一过滤腔(21),第一过滤腔(21)的外侧上部开设有第二过滤腔(24),第一过滤腔(21)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储水腔(13);
所述机体(11)的顶部中间密封转动安装有中心管(27),中心管(27)的下端延伸至第一过滤腔(21)的下部,所述中心管(27)由机体(11)上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
所述第一过滤腔(21)的上部于中心管(27)上安装有用于将水体向上推动的螺旋叶片(22),所述第一过滤腔(21)的下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组件(20);
所述第二过滤腔(24)内还安装有第二过滤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腔(21)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第一过滤腔(21)的底部呈中间向下突出的锥形结构;
所述机体(11)的底部安装有上端与第一过滤腔(21)底部中间连通的排污管(15),排污管(15)的下端从机体(11)的底部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3)的底部还设有提升泵(18),提升泵(18)的出水口上连接有水管(19),水管(19)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过滤腔(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1)的底部还安装有气泵(17),气泵(17)的出气口上连接有气管(16),气管(16)为L形结构,气管(16)的竖直部位于排污管(15)内,且气管(16)的竖直部与排污管(15)共轴线设置,气管(16)的竖直部上端延伸至位于第一过滤腔(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腔(21)的顶部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第二连通口(26)与第二过滤腔(24)连通;
所述第二过滤腔(24)的底部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第一连通口(9)与储水腔(13)连通;
所述储水腔(13)内还安装有多根支杆(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27)的上端通过旋转连接件(3)与进水管(1)连接,所述进水管(1)还通过固定架(2)与机体(11)的顶部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2)位于第一过滤腔(21)的上部圆柱形区域,且螺旋叶片(22)与第一过滤腔(21)的上部相配合设置,螺旋叶片(22)上还开设有若干圆形状的扰流孔(2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为中部向上倾斜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外圈与第一过滤腔(21)的腔壁密封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组件(20)的中部与中心管(27)密封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板(30)和第二过滤板(31),所述第一过滤板(30)的孔径小于第二过滤板(31)的孔径;
所述第一过滤板(30)和第二过滤板(31)均包括碳纤维网和第一刚性支护网,且碳纤维网设于第二刚性支护网的上侧;
所述第一过滤板(30)和第二过滤板(31)之间还设置有载银纤维活性炭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27)的内腔上部交错安装有若干搅拌杆(28),所述搅拌杆(28)为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结构,且搅拌杆(28)的长度大于中心管(27)内腔的半径;
所述中心管(27)的内腔下部还安装有弹性伸缩筒(29),所述弹性伸缩筒(29)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波纹状筒体结构,弹性伸缩筒(29)的上端外圈密封固定于中心管(27)的腔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腔(24)为环状结构,且第二过滤腔(24)的底部呈外圈向下倾斜的锥形结构;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3)与第二过滤腔(24)的底部平行设置,第二过滤组件(23)的外圈密封固定于第二过滤腔(24)的外侧腔壁上,第二过滤组件(23)的内圈密封固定于第二过滤腔(24)的内侧腔壁上;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聚丙烯滤膜、RO滤膜和第二刚性支护网;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23)的上侧于机体(11)侧壁上周向分布开设有多个排污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未经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3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