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4341.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苏贞;栾蓉宇;李彦;吴百公;许静;徐江敏;翟林智;袁伟;李钦奉;陈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制氧用水 复合 吸附 过滤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制氧用水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上部开设有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机体的顶部中间密封转动安装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过滤腔的下部,所述中心管由机体上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上部于中心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水体向上推动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下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腔内还安装有第二过滤组件。本发明结构紧凑新颖,可对水体进行充分的复合吸附过滤,以满足电解制氧用水的基本需求,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氧用水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电解制氧技术是指利用水电解法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技术。电解制氧技术构成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氧循环回路的闭合,电解产生的氧气供给人体呼吸,氢气回输到二氧化碳还原系统。
电解制氧用水品质要求比较严格,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紧凑新颖,可对水体进行充分的复合吸附过滤,以满足电解制氧用水的基本需求的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上部开设有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机体的顶部中间密封转动安装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过滤腔的下部,所述中心管由机体上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上部于中心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水体向上推动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下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腔内还安装有第二过滤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旋转连接件的设置,待处理水体可通过进水管向转动的中心管输送,驱动电机可带动中心管稳定旋转;通过中心管内设置的搅拌杆和弹性伸缩筒分别具有充分混匀和缓冲的功能;
2)从中心管下端流出的水体可通过第一过滤组件进行自下而上的一次过滤,后通过螺旋叶片用于对水体向上推动,螺旋叶片上开设的扰流孔可对水体扰动;
3)第一过滤腔内的水体可通过第二连通口排出到第二过滤腔内,通过第二过滤组件可进行自上而下的水体过滤;
4)第二过滤腔内的水体可通过第一连通口排出到储水腔内,通过提升泵工作可将水体提升到第一过滤腔内,进行循环过滤;通过气泵工作,可向第一过滤腔底部鼓入气体,可起到提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过滤效率的作用;通过排污管用于第一过滤腔底部污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紧凑新颖,可对水体进行充分的复合吸附过滤,以满足电解制氧用水的基本需求,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管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固定架,3-旋转连接件,4-从动带轮,5-传动带,6-主动带轮,7-驱动电机,8-排污口,9-第一连通口,10-支杆,11-机体,12-支撑腿,13-储水腔,14-排水口,15-排污管,16-气管,17-气泵,18-提升泵,19-水管,20-第一过滤组件,21-第一过滤腔,22-螺旋叶片,23-第二过滤组件,24-第二过滤腔,25-扰流孔,26-第二连通口,27-中心管,28-搅拌杆,29-弹性伸缩筒,30-第一过滤板,31-第二过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未经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