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7320.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洋;李亮;何龙;张潇;任波;郭娜;李肃;李军;焦保雷;王建海;伍亚军;杨映达;蒋林;杨小辉;黄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岩断溶体 油藏 油井 方法 | ||
1.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向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中注入前置段塞、主体段塞、封口段塞,其中,
所述前置段塞是通过将缓膨颗粒加入水中制成的;
所述主体段塞是通过将油溶树脂颗粒加入水中制成的;
所述封口段塞是通过将氯化铵、G级水泥、缓凝剂加入水中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前置段塞、所述主体段塞和所述封口段塞的总注入量为基准,所述前置段塞的占比为10~20%、所述主体段塞的占比为60~80%、所述封口段塞的占比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段塞中,所述缓膨颗粒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2~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塞中,所述油溶树脂颗粒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段塞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浓度为:氯化铵2~5%,G级水泥5~10%,缓凝剂0.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膨颗粒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聚丙烯酰胺、氢氧化钠、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5~15分钟,调节pH值在7.5~8.0之间;
将聚合物、苯乙烯磺酸钠、过硫酸铵、粘土矿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2小时;
升温,在50~60℃下反应3~5h,得到半透明的凝胶,然后进行烘干、粉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反应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各反应物的占比为:聚丙烯酰胺4~6%、氢氧化钠5~10%、聚合物10~15%、苯乙烯磺酸钠0.02~0.08%、过硫酸铵0.02~0.04%、粘土矿物20~30%,余量为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下列物质:纤维素、淀粉、甲壳素、壳聚糖、胶原、明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剂为硼酸盐或硅酸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以6~24m3/h的注入速度依次向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中注入前置段塞、主体段塞、封口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73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