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体浸润线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8072.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0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包元锋;董梅;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5/00;G06T7/11;G06T7/155;G06T7/181;G06T7/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亚茹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润 监测 方法 | ||
一种土体浸润线检测方法,属于浸润线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步骤S01,利用双目相机实时获取土体剖面图像;步骤S02,对获得的土体剖面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分割出浸润部分和未浸润部分,得到浸润分割线;步骤S03,通过双目立体匹配技术,计算出浸润线的三维坐标,实时监测浸润线的高度。本发明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在采用较少终端装置下,就能实现动态实时监测,且适用于古遗迹监测保护场景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浸润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体浸润线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浸润线检测主要是靠专业人员定期带上测量设备到现场进行人工测量读取数据,手工记录在进行分析。大部分浸润线检测的场景,例如水库堤坝,从建成成功到现在一直采用这种工作模式,这样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一次测量,不能满足国家30分钟内准确的可靠的报送水位数据的目的。现有的浸润线检测方式通常采用接触式的方法,通过布设渗压计、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传感器,实现剖面浸润线的检测。该监测方式复杂,需要多个传感器布设点。在一些古遗迹监测保护场景中,例如在良渚老虎岭土坝遗址的监测中,接触式的检测方法就不适用。
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0724164.3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渗流浸润线位置的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装置包括土样盛放容器(1),所述土样盛放容器(1)的外壁沿着轴向等间距加工有多个检测孔(2),所述土样盛放容器(1)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4)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不同高度的检测孔(2)通过导线与自动采集系统相连。所述自动采集系统包括电压采集卡(3),所述电压采集卡(3)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工控机PC(5)相连。该装置在实验前需要专门通过电势差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含水段长度,并界定出电阻和含水率的对应关系。该装置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土体浸润线监测方法,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在采用较少终端装置下,就能实现动态实时监测,且适用于古遗迹监测保护场景中。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土体浸润线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S01,利用双目相机实时获取土体剖面图像;
步骤S02,对获得的土体剖面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分割出浸润部分和未浸润部分,得到浸润分割线;
步骤S03,通过双目立体匹配技术,计算出浸润线的三维坐标,实时监测浸润线的高度。
本发明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利用相机获取土坝剖面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坝剖面进行图像分割,识别出浸润土体和未浸润的土体,得到土体浸润的分割线。采用双目相机,将相机假设在固定的位置上,实时获取土坝剖面图像,通过双目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图像中目标的三维尺寸信息,计算浸润线的高度,实现浸润线的动态监测。
作为优选,所述双目相机为被动式双目相机。
作为优选,在对获得的土体剖面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前,对图像进行灰度化,之后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去除图像噪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02包括:
步骤S21,选择图像模板,提取图像模板类的像素灰度均值和像素灰度方差;
步骤S22,将像素灰度均值、像素灰度方差和当前像素的灰度值作为当前像素的统计特征,利用图像分割算法进行聚类,将像素分类为浸润部分和未浸润部分;
步骤S23,获取分割后图像的浸润分割线。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3包括:
步骤S231,利用形态学开运算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错误消除处理;
步骤S232,对错误消除后的图像求取图像连通域,删除连通域面积较小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8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线速恒张力主动放线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报告生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