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045.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涛;朱鹏宇;熊开勇;李登辉;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7/12;E02D17/02;E02D17/18;E02D5/4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隧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立体隧道群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开挖第一基坑;设置第一支撑桩;进行第一隧道结构、第二隧道结构和第三隧道结构施工;第一空腔回填施工;开挖第二基坑;第四隧道结构施工;第二回填区域回填施工;第五隧道结构施工。本发明的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及第五隧道结构位于第四隧道结构的斜上方,从而节约了水平方向的空间,满足了机场出入口有限位置内多个通道的设置要求;而且增加了位于第一基坑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可同步进行第一隧道结构、第二隧道结构和第三隧道结构施工,第二基坑开挖施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隧道群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机场尤其是区域性的枢纽机场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乘客集散地概念,而是基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合与裂变形成的临空经济区,
在此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大型机场,而作为交通枢纽与城市标志大型机场,其功能也越来越多,相关的交通配套也越来越多,例如地铁通道,通勤通道,公交专用车道,机场服务通道,PRT(Personal Rapid Transit,小型快速运输系统)通道等。
但是,由于机场出入口位置空间有限,而且要考虑地上设置、建筑及飞机跑道的影响,使得所有进入机场的通道不能并排设置,为机场通道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领域内出现了一些空间立体设置的隧道群,具体为,将多个隧道相独立并呈空间立体排列,由于在第一基坑内再度开挖第二基坑会影响第二基坑旁侧的位于第一基坑底部的隧道结构,故在第一基坑开挖后,先以最底部的隧道为基准开挖第二基坑,然后进行最底部的隧道施工,之后将第二基坑剩余空间回填至第一基坑底部,再进行第一基坑底部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此方法施工速度慢,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所有进入机场的通道不能并排设置,为机场通道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采用空间立体设置的隧道群,则施工速度慢,施工效率底的问题,提供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将多个隧道空间布置,形成立体隧道群,在满足通道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以保证施工进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体隧道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开挖第一基坑至第一底面;
S2.在所述第一底面上设置若干第一支撑桩;
S3.在所述第一支撑桩上进行第一隧道结构、第二隧道结构和第三隧道结构施工,其中,所述第二隧道结构和所述第三隧道结构之间连接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隧道结构和所述第三隧道结构形成第一隧道结构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下方;
S4.第一隧道结构、第二隧道结构和第三隧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所述第一空腔进行回填施工;
S5.在所述第一底面上开挖第二基坑至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基坑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桩一侧;
S6.在所述第二底面上进行第四隧道结构施工;
S7.对第二回填区域进行回填施工,所述第二回填区域由所述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基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桩一侧的地基边坡和所述第四隧道结构围成;
S8.所述第二回填区域回填完成后,在其填充物上进行第五隧道结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