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铁两用桥的吊杆安装、张拉施工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8587.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方继;张时利;董燕囡;梁崇双;李荣浩;刘瑜;曹晗;丁仕洪;邢文彬;伍超然;阮蔚平;易中楼;王雨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4;E01D1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孙永刚 |
地址: | 23002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吊杆 安装 施工 方案 | ||
本发明是一种公铁两用桥的吊杆安装、张拉施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吊杆安装前准备、机具布置第四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三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二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一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内力调整、吊杆安装完成;通过验算分析与原设计推荐方案进行比较,主桥正式吊杆采用“吊杆逐跨安装并张拉”方法进行施工,线形、内力、应力等均达到设计预期目标。通过对加劲弦架设及吊杆安装技术研究,成功完成了加劲弦安装合龙、吊杆安装张拉等任务,其中多项技术属于国内首次采用,在方案实现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铁两用桥的吊杆安装、张拉施工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悬索桥节点足尺模型试验研究较少见,主要是通过缩尺比例模型来获悉实际受力情况。在节点受力过程中,横隔板和加劲弦连接部位、钢拉杆连接耳板与加劲弦连接部位都是应力较为集中区域,科学地预测和监控这些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化规律、节点受力性能和疲劳性能将为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公铁两用桥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钢拉杆近年来在钢箱拱桥钢拉杆中采用较多,但在刚性悬索连续梁桥中尚未应用。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公铁两用桥的钢拉杆锚固端连接构造中,加劲弦为受拉构件,横隔板与加劲弦之间的焊缝、钢拉杆连接耳板与加劲弦之间的焊缝均存在疲劳应力问题。该区域的连接构造和受力性能极为复杂。在设计计算中,单纯用力学模型分析,难以全面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
目前国内外对此类节点的试验和计算研究尚少见。为了研究特殊节点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受力性能,并验证结构的总体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对钢拉杆锚固形式节点进行静载试验、疲劳试验和破断试验。结合钢拉杆锚固节点的受力特点,主要研究在实际工况下,加劲弦的耳板和横隔板上的应力变化,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评价钢拉杆锚固节点的横隔板与加劲弦之间的焊缝、钢拉杆连接耳板与加劲弦之间焊缝的疲劳性能,获悉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程度。
与以往此类试验研究相比,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1)从研究对象来看,本项目研究对象为刚性悬索加劲弦,不同于以往的铁索、钢链等柔性悬索;同时本项目的吊杆采用刚性吊杆,而不是钢绞线等柔性吊杆。
(2)从试验方法来看,需要设计大型自平衡加载装置,在加劲弦内部的 U型隔板、加劲弦外部、钢拉杆连接耳板以及钢拉杆表面布置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3)从试验模型来看,目前类似桥梁节点疲劳试验大多数采用的试件模型缩尺比例为1:2~1:5,采用试验模型缩尺比例1:1的4.804m×7.860m足尺节点疲劳试验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4)从理论分析来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实际模型进行精确模拟。用理论和试验来共同揭示钢拉杆锚固形式节点的静力性能、疲劳性能和强度安全储备。
钢桁梁不带加劲弦顶推。就位后,在主跨和次主跨临时墩位置分别同时起顶,安装加劲弦、吊杆,并对吊杆一次性进行初张拉(初张力50kN)。初张完成后全桥落梁,落梁后对全桥吊杆内力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铁两用桥的吊杆安装、张拉施工方案,解决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铁两用桥的吊杆安装、张拉施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吊杆安装前准备、机具布置第四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三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二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第一跨加劲弦吊杆安装及张拉、内力调整、吊杆安装完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推就位后,安装第四跨加劲弦吊杆,并对该跨吊杆内力进行张拉调整,该跨吊杆标号位置;
第四跨吊杆安装及张拉分为以下6小步:
(1)拆除G26、G27、G30、G31处临时吊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8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潜水区域的拖体
- 下一篇:一种轻质保温软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