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0751.2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何卓文;张瀚;李文轩;李远航;骆浩;陶鑫波;包顺;王芳;唐洪宇;谢晓康;李洪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3/04 | 分类号: | F42D3/04;F42D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膨胀 性软岩 自身 属性 开山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这种膨胀性软岩拥有遇水自膨胀的属性,如伊利石,蒙脱石,红砂岩等。这类软岩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开。为了节约成本,在有此类岩体的山体打多个诱导孔,利用下雨或人工注水,让水流进孔内,再加入膨胀剂,使山体产生类似爆破的作用,是利用自然条件和减少人工爆破的低成本开山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山方式主要为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转运的方式,开挖自上从下的分层进行,首先进行清表,植被,树木由人工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表土由临时便道或者通过现有便道运往弃土场。但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花费较高的成本,工期长等缺点。若山体存在膨胀性软岩,利用该软岩自身的自膨胀属性的开山方式是更高效的开山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这种膨胀性软岩拥有遇水自膨胀的属性,如伊利石,蒙脱石,红砂岩等。这类软岩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开。为了节约成本,在有此类岩体的山体打多个诱导孔,利用下雨或人工注水,让水流进孔内,再加入膨胀剂,使山体产生类似爆破的作用,是利用自然条件和减少人工爆破的低成本开山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对所需开山的膨胀性软岩山体进行勘测后,利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从膨胀性软岩山体中找出应力集中点或存在拉应力区域,从而筛选出合适的打孔位置;
Step2:在孔壁上用切槽机切出多条诱裂线斜槽;
Step3:在膨胀性软岩山体的缝隙中装入钢材夹板;
Step4:在膨胀性软岩山体上所确定的打孔位置打出多个诱导孔;
Step5:对诱导孔填充膨胀剂,使其附着在诱导孔的孔壁上;
Step6:在诱导孔上方安装带有小孔的防顶盖;
Step7:等待雨水自然流入或对诱导孔进行灌水工作;
Step8:待膨胀性软岩山体爆破后,将爆破后所产生的碎石进行清理。
所述钢材夹板采用两块板材构成,两块板材之间的其中一个顶角之间通过连接铰铰接相连,在两块板材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块板材涨开的张开装置。
所述张开装置采用充气囊或者液压装置,并驱动钢材夹板张开实现岩体张开。
所述诱导孔孔径为70-90mm,垂直偏差小于1%,孔距为1.5-4.5m。
一种利用膨胀性软岩自身属性的开山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对所需开山的膨胀性软岩山体进行勘测后,利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从膨胀性软岩山体中找出应力集中点或存在拉应力区域,从而筛选出合适的打孔位置;
Step2:在孔壁上用切槽机切出多条诱裂线斜槽;
Step3:在膨胀性软岩山体的缝隙中装入钢材夹板;
Step4:在膨胀性软岩山体上所确定的打孔位置打出多个诱导孔;
Step5:在诱导孔中安装倒圆锥体钢筒,倒圆锥体钢筒上方与诱导孔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进而构成诱导孔内膨胀剂可填充缝隙;
Step6:从留出的诱导孔内膨胀剂可填充缝隙中填充膨胀剂,把倒圆锥体钢筒和诱导孔之间的孔隙填充满;
Step7:等待雨水自然流入或对诱导孔进行灌水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