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薏米燕麦米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1322.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余永建;李信;李海涛;陆平;张豹;朱婷;陈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J1/04 | 分类号: | C12J1/04;C12R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2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薏米 燕麦 米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薏米燕麦米醋及其制备方法,该米醋中的亚油酸为0.27~0.58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为0.4~1.0g/100g,人体必需氨基酸为3.25~4.44g/100g。该米醋包括发酵原料、辅料、助剂与水;发酵原料为薏米、燕麦;薏米占发酵原料的质量为20~70%,余量为燕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薏米燕麦米醋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薏米和燕麦作为全部的发酵原料,经过微生物酵解将发酵原料中的亚油酸赋予食醋产品中,本发明制备方法产生的部分功能因子能够抑制亚油酸氧化,使亚油酸能够稳定存在,从而使米醋富含薏苡仁酯、亚油酸,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醋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薏米燕麦米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被成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被列为防癌食品。除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具有特有的营养成分薏苡仁酯。据报道,薏苡仁酯不仅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能抑制癌细胞,可用于胃癌及子宫颈癌的治疗。此外,薏米中的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占34%左右。众所周知,薏米具有健脾、清热、除湿的保健功能。以薏米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为米醋产品,可将薏米中的营养成分融合于醋中,增加米醋中的功能效成分,提高米醋产品的营养价值。
燕麦亦为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富含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且具有低热量的特点。被美国FDA认定为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功效的功能性食物。在美国《时代》杂质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排名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类食物。燕麦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为全面,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局首位。此外,燕麦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镁、维生素E、维生素B1、磷、钾、铁和锌等。以燕麦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成米醋产品,可将燕麦中的营养成分充分融于醋类产品中,使米醋产品具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等,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薏米和燕麦能够提供薏苡仁酯、亚油酸等影响物质,但是亚油酸易被氧化不能在食醋中稳定存在,因此,现有的发酵食醋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较少,导致食醋营养价值得不到有效提高。而现有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在制醋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但是添加外源的抗氧化剂对于食品来说,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薏苡仁酯和亚油酸含量高、可溶性纤维及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薏米燕麦米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薏米燕麦米醋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薏米燕麦米醋,该薏米燕麦米醋中的亚油酸为0.27~0.58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为0.4~1.0g/100g,人体必需氨基酸为3.25~4.44g/100g。
优选地,所述米醋包括发酵原料、辅料、助剂与水,其中,所述发酵原料为薏米和燕麦,所述薏米占发酵原料质量的20~70%,余量为燕麦。
优选地,所述辅料为麸皮和稻糠,所述助剂为淀粉酶、糖化酶、酵母、醋酸菌、碳酸钙和碳酸镁。
优选地,所述发酵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5~15;所述淀粉酶、糖化酶、酵母分别占发酵原料与水总质量的8~20%、5~15%、5~20%;所述醋酸菌、碳酸钙、碳酸镁分别占发酵原料、麸皮、稻糠与水总质量的10~20%、1~8%、0.5~5%。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薏米燕麦米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方称量发酵原料,粉碎备用;
(2)将粉碎后的发酵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制得酒醪;
(3)将酒醪与麸皮、稻糠混合,接入醋酸菌,并加入碳酸钙和碳酸镁,进行醋酸发酵得醋醅;
(4)将醋醅进行封醅、淋醋、煎醋、陈酿,后得薏米燕麦米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