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及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3837.0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史成勇;张红鑫;王泰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6;A61B1/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朱红玲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探测器 双目 内窥镜 三维 图像 处理 方法 成像 系统 | ||
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及成像系统,涉及医学内窥成像和3D成像领域,解决现有技术的内窥成像系统仅能获取二维图像,缺少场景深度信息,进而无法真实还原场景情况等问题,提出一种单探测器双目3D内窥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一个光学中继系统对两路光学系统所成的一次像进行二次成像,从而使两路图像成像在一个探测器上。本发明针对这种单探测器双目3D内窥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实现系统三维图像的实时处理和显示。本发明极大地缩短了图像处理时间,提高了实时性,并为双目3D内窥镜系统微型化提供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内窥成像和3D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及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内窥成像技术的发展,3D内窥成像逐渐成为微创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器械。3D内窥成像相比传统2D内窥镜,可以获取场景的深度信息更能反映场景真实情况,使医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手术部位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控手术流程。
但是目前3D内窥镜主要采用两个探测器,两个光路模拟人眼结构来实现双目3D成像。双目3D内窥成像可以通过两路参数相同的光学系统获取一定视差的两幅图像实现场景三维信息的获取。但双目3D内窥成像系统一般由两个探测器分别获取两路光学系统的图像,从而导致系统复杂。由于这种采用两个探测器的双目系统对探测器的体积要求非常小,在一定的体积下只能牺牲探测器像素分辨率。为了保证足够高的分辨率内窥镜镜体体积需要足够大,很难实现微型化。而目前单探测器的3D内窥镜是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实现的伪三维效果,并不是真实的立体深度。这种伪3D内窥镜虽然可以方便地实现微型化,但三维效果较差不适于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内窥成像系统仅能获取二维图像,缺少场景深度信息,进而无法真实还原场景情况等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及成像系统。
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图像位置匹配;
将获得的双目图像水平位置对齐,使左右图像中相同目标在同一水平线上;
步骤二、对匹配后的图像进行三维图像编码;
将步骤一匹配后的双目图像进行三维格式编码,使编码后的图像由3D显示设备识别并显示。
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的成像系统,包括双目3D内窥镜镜体、光学中继系统和探测器;
所述双目3D内窥镜镜体由并置的两路光学成像系统组成,所述两路光学系统参数相同,并对同一场景成像;所述光学中继系统将两路光学系统所成的双目图像二次成像于探测器上,对所述双目图像进行图像位置匹配,并进行三维格式编码,通过3D显示设备识别并显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通过一个光学中继成像系统把两路双目图像成像在同一个探测器上,并采用简单的三维图像处理过程即可实现三维成像,极大地简化了双目处理过程并为3D内窥镜微型化提供可能,缩小图像处理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只采用一个探测器即可实现3D成像,解决了双探测器3D内窥镜系统难以微型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极大地简化了三维图像处理流程,提高了三维图像编码效率,缩短了三维图像编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的成像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单探测器的双目3D内窥镜三维图像处理方法中双目图像在同一个探测器上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