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样品体系中微量蛋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0675.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柳可;熊贵;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芯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郭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样品 体系 微量 蛋白 方法 | ||
一种检测样品体系中微量蛋白的方法,包括:提供待测蛋白的一抗修饰的免疫磁珠和二抗修饰的纳米颗粒;将一抗修饰的免疫磁珠和二抗修饰的纳米颗粒与含有待测蛋白的样品体系混合孵育,形成双抗夹心结构复合体;使复合体以单颗粒形式通过微纳孔装置并引发电脉冲信号,分析电脉冲信号得到复合体的电荷状态或者体积/质量状态,根据电荷状态或者体积/质量状态计算样品体系中待测蛋白的数量。本发明通过免疫特异性结合磁珠的方式,检测单个磁珠复合体的电荷状态,从而计算出微量蛋白的绝对数量,检出限低至单个蛋白分子,可以检出常规免疫检测检出下限以下的微量蛋白,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微生物检测、细胞分离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样品体系中微量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几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中,酶联免疫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纳克水平。常见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由于酶联免疫法无需特殊的仪器,检测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间接法、夹心法以及BAS-ELISA法。间接法是先将待测的蛋白包被在孔板内,然后依次加入一抗、标记了酶的二抗和底物显色,通过仪器(例如酶标仪)定量检测抗原。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由于高背景而特异性较差,目前已逐渐被夹心法取代。夹心法利用两种抗体对目标抗原进行捕获和固定,在确保灵敏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免疫磁珠捕获法是一种将磁珠磁场响应能力与免疫特异性相结合的新型免疫学技术。免疫磁珠具有固相化试剂特质及免疫学反应高灵敏度、高专一性等优点。
此处,还有基于库尔特原理的系列细胞计数分选技术,该技术对微米尺寸的细胞进行分选。纳米孔DNA测序技术,主要用于核酸物质分析。这两种技术均未用于抗原等蛋白质的检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样品体系中微量蛋白的方法,通过免疫特异性结合磁珠的方式,检测单个磁珠复合体的电荷状态,从而计算出微量蛋白的绝对数量,检出限低至单个蛋白分子,可以检出常规免疫检测检出下限以下的微量蛋白,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微生物检测、细胞分离等领域。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检测样品体系中微量蛋白的方法,包括:
提供待测蛋白的一抗修饰的免疫磁珠和二抗修饰的纳米颗粒;
将上述一抗修饰的免疫磁珠和二抗修饰的纳米颗粒与含有上述待测蛋白的样品体系混合孵育,形成双抗夹心结构复合体;
使上述复合体以单颗粒形式通过微纳孔装置并引发电脉冲信号,分析上述电脉冲信号得到上述复合体的电荷状态或体积/质量状态,根据上述电荷状态或体积/质量状态计算上述样品体系中待测蛋白的数量。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适于抗体修饰反应的溶液体系中,使上述一抗与免疫磁珠表面的功能基团共价结合得到上述一抗修饰的免疫磁珠;
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上述溶液体系中上述一抗与上述免疫磁珠的浓度比例,来调节上述一抗在上述免疫磁珠表面的修饰程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免疫磁珠的粒径至少是上述纳米颗粒的1-1000倍。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免疫磁珠的粒径大体上为100纳米到10微米,上述纳米颗粒的粒径大体上小于1微米。
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磁力沉降将磁性颗粒和未反应过量的纳米颗粒分离。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微纳孔装置是基于库尔特原理的微纳孔单颗粒计数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充满电解液的腔室,以及联通上述两个充满电解液的腔室的微纳孔,当上述复合体以单颗粒形式通过上述微纳孔时,短暂堵塞离子在上述微纳孔中的流动,形成电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芯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芯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0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