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2314.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1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秦恒飞;周月;李溪;伊松林;杨洲;柏寄荣;李龙;董若羽;王良彪;苏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06 | 分类号: | B01J31/06;B01J23/755;B01J35/10;B01J37/18;B01J37/08;B01J37/02;C07C1/04;C07C9/04;C07C1/12;C07C29/156;C07C31/04;C07C51/00;C07C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基大孔内 生长 纳米 功能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取1~5 g块状生物质与30~150 mL的硝酸溶液在50~110℃温度下回流反应5~36 h,再用去离子水洗涤3~6次,常温干燥得到预处理料A,密封保存待用;
(2)取一定质量的镍盐溶于甲醇,搅拌均匀得到溶液B,将A放入到B中,超声1-5 h后,放置到真空干燥箱中反应12-36 h,得到块状材料C;
(3)将块状材料C削至合适尺寸后填充到微型反应器中进行原位还原,进行原位还原反应的步骤是:先将10% H2/Ar以30-100 mL/min的流速通入微型反应器;再以1℃/min的速度将微型反应器的温度升至400-550℃,在此温度下反应12-36 h后得到生物质大孔内负载金属镍的材料D;
(4)通入碳源,调控微型反应器的参数,反应温度为700-900℃,时间0.5-3 h,碳源投加速度为20-50 mL/h,得到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块状生物质选材包括块状杉木、桦木、樟木、白椿、落叶松和桉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碳源选自乙醇、甲醇、丙腈、一氧化碳、苯和吡啶在内的直链小分子或者环状小分子物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生物质基大孔内生长碳纳米管的功能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地表现在对CO加氢催化制成甲烷或对CO2加氢催化制成甲烷、甲醇或甲酸的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23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