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2553.8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先志;詹仕见;陈科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4 | 分类号: | B61B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王茜;陈益思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连接部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并与导向部构成移动副,另一端延伸出壳体,用于连接悬挂架;本发明所提供的减震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方便的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减震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包括车辆、轨道以及悬挂式轿厢,车辆通常设置于轨道,悬挂式轿厢通过悬挂架与车辆相连,并悬挂在车辆的下方,在机车的带动下沿轨道运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轨道面不够平整、轿厢沿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容易发生突变等因素(如轿厢内的乘客活动)、环境因素等影响,悬挂式轿厢容易产生抖动、晃动等,不仅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而且乘坐体验效果差,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悬挂式轿厢设置减震装置,以便对轿厢进行缓冲和吸震,达到减震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悬挂式轿厢的减震装置通常存在一些不足,1、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需要在轿厢内预留较大的安装空间,2、不便于安装到轿厢中,且后期维护不便,3、通常只能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且减震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方便的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减震,减震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连接部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并与导向部构成移动副,另一端延伸出壳体,用于连接悬挂架。在本方案中,壳体固定于轿厢,并与轿厢连为一体,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悬挂架连接为一体,而由于连接部件与导向部构成移动副,使得在轿厢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轿厢具有相对于连接部件上下移动的自由度,通过在连接部件与壳体之间、连接部件与轿厢之间,合理的安装减震器件,如减震弹簧、弹簧减震器、阻尼器等,即可以方便实现对轿厢竖直方向的减震;本减震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为使结构更紧凑,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钢制管道。将壳体安装于轿厢中,不仅有利于使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巧,而且可以作为轿厢的承重架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增加轿厢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的是方管。便于将本减震装置安装并集成到轿厢的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置于连接部件的外螺纹。通过螺母与螺纹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连接部件与悬挂架的连接。
为更好的实现导向作用,防止在竖直减震的过程中,轿厢发生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筒,所述导向筒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利用连接部件与导向部构成的移动副,一方面,使得轿厢可以相对于导向部上下移动,有利于实现柔性连接,并进行竖直方向的减震,另一方面,使得连接部件可以对壳体的上下移动形成约束,从而为轿厢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轿厢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即只能沿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轿厢的稳定性,防止轿厢发生大幅度的晃动,有利于轿厢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底部一端并与导向筒相连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且安装板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轿厢的安装孔。利用安装板可以方便的将导向部安装于轿厢,使得导向筒可以与连接部件构成移动副,以便提供约束和起到导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2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