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3377.X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9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肖培杰;王伟达;傅兵;胡余良;孟步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12 | 分类号: | B60T13/12;B60T13/74;B60T17/2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乌景瑞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hb 助力 系统 液压 波动 冲击 抑制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控制装置、主缸壳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锥阀阀芯、第一弹簧、推杆、比例电磁铁、电机、踏板推杆及直线位移耦合机构;主缸壳体设有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冲击孔及阀芯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内;第一活塞腔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活塞腔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一进液口上开设有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第二阻尼孔与冲击孔连接,冲击孔与第二活塞腔连通,冲击孔连接阀芯孔,阀芯孔内设有锥阀阀芯和推杆,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下,能够降低高精度电机的要求,可以大幅改善制动系统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EHB)是新能源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特征为利用新型电动助力源替代传统真空助力器,保留传统成熟可靠的液压部分,具有结构紧凑、响应快速、易于实现再生制动、制动力可精确控制等突出优点。当前EHB助力系统有两种形式,“液压泵+高压蓄能器”形式和“电动机+减速机构”形式,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它们均需要电动机提供能量来源,保障汽车行车安全。因此,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中的电机助力控制成为影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和再生制动系统等的关键技术,其性能优劣成为整车性能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能有效对助力系统精确施加控制,那么整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中的电机是使用无刷直流电机,受转子永磁体磁场谐波、齿槽转矩及逆变器的死区时间和管压降等因素的影响,转矩存在较大脉动,这将会会引起的制动系统油压波动,实际反馈为是否会产生预期目标油压和良好的制动踏板感,隐含反馈即为整车综合性能,如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整车稳定性等。此外,转矩脉动还会使系统产生振动和噪声,严重时会使系统不能稳定运行,甚至导致制动失效,危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高精度电机的要求,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相对低下,可以大幅改善制动系统的综合性能,保证汽车行车安全的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控制装置、主缸壳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锥阀阀芯、第一弹簧、推杆、比例电磁铁、压力传感器、电机、踏板推杆及直线位移耦合机构;所述的主缸壳体设有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冲击孔及阀芯孔,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同轴且连通;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内;第一活塞腔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活塞腔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处设有压力传感器;第一进液口处开设有第一阻尼孔,第一阻尼孔与第一活塞腔相连接;第一活塞腔上开设有第二阻尼孔的一个端口,第二阻尼孔另一端口与冲击孔连接,冲击孔与第二活塞腔连通,冲击孔另一端连接阀芯孔,阀芯孔内设有锥阀阀芯和推杆,锥阀阀芯和推杆之间还开设有回油孔,回油孔另一端连接第二进液口,锥阀阀芯和推杆之间连有第一弹簧,推杆与比例电磁铁连接,比例电磁铁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活塞通过连杆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的一端与踏板推杆连接,踏板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直线位移耦合机构与踏板连接;踏板推杆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踏板与直线位移耦合机构之间;直线位移耦合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直线位移耦合机构能够推动踏板推杆移动,电机、比例电磁铁、压力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及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上述的EHB助力系统液压波动冲击抑制装置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I、齿轮Ⅱ、齿轮Ⅲ和齿轮Ⅳ;齿轮I与电机连接,齿轮I与齿轮Ⅱ啮合,齿轮Ⅱ与齿轮Ⅲ同轴连接,齿轮Ⅲ与齿轮Ⅳ啮合;齿轮Ⅳ安装在直线位移耦合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3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