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T形梁和箱形梁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6270.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邹杨;周志祥;周建庭;余颜江;王锡峰;张中亚;徐健;李修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9 | 分类号: | E04C3/29;E01D2/00;E01D2/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格栅 腹板 箱形梁 | ||
1.一种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梁由上翼缘板(1)、下翼缘板(2)、两块肋板(3)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组成;所述上翼缘板(1)和下翼缘板(2)轴向平行,上翼缘板(1)设置在下翼缘板(2)的上侧;所述肋板(3)的轴向与上翼缘板(1)的轴向垂直,同时,肋板(3)的轴向与下翼缘板(2)的轴向垂直;肋板(3)下端与下翼缘板(2)的端部连接,肋板(3)上端与上翼缘板(1)的下端面连接,上翼缘板(1)、下翼缘板(2)和两块肋板(3)围成一矩形区域;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设置在矩形区域内;所述上翼缘板(1)、下翼缘板(2)和肋板(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由多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组成;多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中的一部分记为增强板一,另一部分记为增强板二;多块增强板一布置在矩形区域内,多块增强板一等间距平行设置;增强板一的大平面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的大平面垂直,增强板一的轴向与T形梁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增强板一的端部浇筑在矩形区域周围的结构体中;多块增强板二布置在矩形区域内,多块增强板二等间距平行设置;增强板二的大平面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的大平面垂直,增强板二的轴向与增强板一的轴向垂直,增强板二的端部浇筑在矩形区域周围的结构体中;增强板一和增强板二相交的部位为X形的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者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T形梁,其特征在于: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上浇筑在周围结构体中的部分记为锚固段;浇筑段上设置有通孔,上翼缘板(1)、下翼缘板(2)、肋板(3)内部的相应钢筋套接在相应通孔内。
4.一种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形梁由上梁板(5)、下梁板(6)、四块肋板(3)和两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组成;所述上梁板(5)和下梁板(6)平行设置,上梁板(5)设置在下梁板(6)的上侧;所述肋板(3)的轴向与上梁板(5)的下端面垂直,肋板(3)的上端与上梁板(5)的下端面连接,肋板(3)的下端与下梁板(6)的上端面连接,四块肋板(3)呈矩形分布;位于同侧的两块肋板(3)之间的区域形成一矩形的安装区,两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区内;所述上梁板(5)、下梁板(6)和肋板(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单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4)由多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组成;多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中的一部分记为增强板一,另一部分记为增强板二;多块增强板一布置在安装区内,多块增强板一等间距平行设置;增强板一的大平面与箱形梁的横向平行,增强板一的轴向与箱形梁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增强板一的端部浇筑在安装区周围的结构体中;多块增强板二布置在安装区内,多块增强板二等间距平行设置;增强板二的大平面与箱形梁的横向平行,增强板二的轴向与增强板一的轴向垂直,增强板二的端部浇筑在安装区周围的结构体中;增强板一和增强板二相交的部位为X形的整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箱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者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腹板的箱形梁,其特征在于: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上浇筑在周围结构体中的部分记为锚固段;锚固段上设置有通孔,上梁板(5)、下梁板(6)和肋板(3)内部的相应钢筋套接在相应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62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目标探测平台及其探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储能电源车的车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