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7272.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9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倪出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译语通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34 | 分类号: | G06K9/34;G06K9/00;G06F1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学 感应 物体 识别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以下,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D,采用多线程同步,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本发明通过利用红外线光源的光学特性,对实物外表喷射导光点,构建虚拟实物,传输至计算机通过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智能化程度高,并且识别效率快,适宜批量物品识别,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感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停止跃迁。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还有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撇开光的波动本性,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及物体成像规律的学科,称为几何光学。在几何光学中,以一条有箭头的几何线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叫做光线。几何光学把物体看作无数物点的组合(在近似情况下,也可用物点表示物体),由物点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递方向。几何光学中光的传播规律有三: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已如上述。大地测量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目前随着时代发展,物体识别技术被人们重视,由于光的传输块、具有穿透发射等多种功能,利用其进行作为识别物体的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以上,在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物体识别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以下,
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导光点采用纳米技术制成颗粒,通过纳米枪喷射至实物的表面;
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
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
D,采用多线程同步,每10ms采集传感器数据一次,进入存储数据线程,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并同步,进入定位算法线程,将红外线轨迹发生更新时,并同步至计算机,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
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导光点的直径大小控制在10-35n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包括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译语通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译语通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7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型塑壳式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油菜害虫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