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于清洁的灶具及其清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9095.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程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3/00;F24C1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姜露露 |
地址: | 211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清洁 灶具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清洁的灶具及其清洁方法,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其中,灶具包括:支撑主体和灶台组件;支撑主体包括箱体,灶膛组件包括支撑圈、灶台板、灶膛、燃烧部,灶台板的四周设有挡板,灶台板、挡板以及支撑圈包围形成贮水槽。通过向贮水槽内注水,使灶具在烹饪过程中飞溅的油花落入水中并漂浮在水面上,本灶具还包括与灶膛连通的环形废气管,通过引入高温废气加热灶台板,贮水槽内的水温升高,油分子受热运动加速,油花液滴分散成若干细小的油颗粒扩撒在水中,烹饪结束后将水和油颗粒一起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灶具在加热锅体进行烹饪的过程中,灶台板上不会累积油层,同时烹饪结束后清理简单,减轻使用者的劳动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易于清洁的灶具及其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灶具是一种用于菜肴加工的厨具,被广泛运用于一般家庭和餐饮行业,目前灶具主要包括燃气、燃油以及燃煤式锅灶,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火焰对放置于灶具上的锅体加热来烹调食物。
在利用灶具加热锅体的过程中,食用油与菜肴烹饪时会不断飞溅出锅体并落在灶台上;烹饪结束后,灶台上常常累积一层油层,需要使用者进行擦除。而由于烹饪刚结束,为防止烫伤,需要等灶台冷却后才能进行擦除,此时油层冷却覆于灶台上很难清理,给使用者带来困扰。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的厨房用的清洗剂,这些清洗剂虽然能强力去污,但是却不利于环保,同时会损伤使用者皮肤;另外经常对灶具清理也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于清洁的灶具及其清洁方法,以优化现有灶具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清洁的灶具,包括:支撑主体以及设于支撑主体上的灶台组件;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开口,箱体的顶部设有支撑台阶;
所述灶台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用于放置锅体的支撑圈、与支撑圈底部固定连接的灶台板、与支撑圈同轴设置的灶膛、设于灶膛底部的燃烧部以及与灶膛底部连接的燃气管,所述燃烧部包括燃烧板以及垂直贯穿燃烧板的点火棒,所述灶台板置于箱体的支撑台阶上,所述灶台板的四周设有挡板,所述灶台板、挡板以及支撑圈包围形成贮水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灶具还包括用于向贮水槽内注水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固定于箱体的一个侧面上,所述注水管的出水口弯曲延伸至贮水槽的上方,利用注水管向贮水槽内注水,避免使用者手动加水,提高灶具使用便利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灶具还包括设于贮水槽中的水位监测器以及根据水位监测器监测的水位数据控制注水管注水流量的电磁阀,所述水位监测器设于挡板内壁上,所述电磁阀设于注水管上,水位监测器监测贮水槽的水位,当贮水槽的水面低于灶台板的顶面时,电磁阀开启,注水管向贮水槽内注水,使贮水槽内的水面漫过灶台板的顶面,通过此设置能够避免锅体受热后油花飞溅粘在灶台板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灶具还包括环形废气管以及与灶膛内部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与灶膛内部连通,导气管沿环形废气管的径向向环形废气管延伸并与环形废气管连通,燃气在灶膛燃烧产生高温废气,部分高温废气通过导气管进入环形废气管,环形废气管温度升高并通过热辐射加热灶台板,贮水槽内的水温度升高,飘在水面上的油花液滴受热,油分子运动加速使油花液滴分解在细小的油颗粒并扩散在水中,当排水时,油颗粒可以随水一起排出,进而避免油花液滴凝结粘附在挡板上导致难以随水排出,通过此设置能够提高灶具的清洁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灶台板的顶面开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呈框型结构,所述导水槽的4个边角部分别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导水槽的槽底,所述排水孔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排水时,贮水槽内的水沿导水槽从排水孔排出,设置4个排水孔便于快速将含有油花的水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9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