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倾倒的驾驶舱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9412.9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8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陆炳融;郭敬;马宏波;林涛;朱振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韩晓园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倒 驾驶舱 生产线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防倾倒的驾驶舱生产线,所述驾驶舱生产线包括:共用托盘、防倾倒装置及电磁感应传感器,防倾倒装置锁付所述驾驶舱于所述共用托盘,所述防倾倒装置包括传感器触发导柱;电磁感应传感器对应于所述传感器触发导柱地设置于至少一工位上;其中,所述防倾倒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传感器触发导柱处于测试位置,于所述测试位置,相应的所述电磁感应传感器可侦测得锁紧状态的信号。本发明驾驶舱生产线可在驾驶舱与共用托盘锁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锁紧状态的检测和信号反馈,确保驾驶舱锁紧牢靠,在整个自动生产线各停靠位或者各工位夹具上都能反馈夹紧信号,确保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或者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倾倒的驾驶舱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安全、可共用的防倾倒的驾驶舱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今,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合作与交流更趋紧密,生产力水平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呼之欲出,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凭借其灵活、高效、高精度的智能化作业方式,在当前的冶金、汽车、物流等工业制造环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为现代经济的加速发展带动了基建行业的发展,所以对于基建相关的设备需求进一步扩大,工程设备如挖掘机等需求量巨大,于是对于工程车辆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生产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因为全球不同地方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需要满足多范围多工况的应用,工程车辆也呈现多品种的及时需求供应模式。
而现有多种车型的挖掘机驾驶舱需要共线进行焊接生产,有能够完全覆盖标准托盘的驾驶舱(也是底板面积最大的),有底板只能覆盖3/4托盘的驾驶舱,随着驾驶舱型号的变化,还有底板只能覆盖1/2和1/3托盘的驾驶舱。这些不同类型的驾驶舱不但要在自动输送线上生产,而且还需要根据最新的订单需求,不断调整在生产的驾驶舱的规格型号,所以如图1、图2所示其托盘不但需求满足所有驾驶舱型号通用,另外,还必须通过可靠的措施,保证所有型号的驾驶舱在托盘上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倾倒,以保证人工工位操作人员的安全已经设备运行的安全。
目前通常采用支撑杆的方式进行对驾驶舱的锁紧,请参考图1、图2,驾驶舱20、驾驶舱20’分别利用支撑杆30、支撑杆30’锁付在托盘10及托盘10’上,驾驶舱20覆盖托盘10的1/2,驾驶舱20’覆盖托盘10的1/3,但存在下述一些问题:
①无法通用;不同驾驶舱的重心不同,驾驶舱的底板面积也不同,但都必须放置在通用托盘上运输,如图1、图2两种型号的驾驶舱在运输过程中有倾翻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支撑杆的方式防倾倒,则因为支撑位置和锁紧位置不同,托盘将无法通用。
②操作性欠缺,不方便;驾驶舱除了需要防倾倒之外,还需要保证稳定性,保障压点稳定性,支撑杆必须在锁紧位置锁紧,则如果做成可拆卸的结构,则支撑方式需要工人安装左右支撑杆,还需要在锁紧位置用两个螺栓将支撑杆锁在驾驶舱上;则支撑杆方式无论是安装和拆卸都是多零件和多步骤的,对于工人而言操作性欠缺,极不方便。
③缺乏安全性;以支撑杆的方式防倾倒,需使用多零件和多步骤操作,所以无法可靠方便地使用传感器检测技术检测支撑杆是否支撑到位、是否用螺栓锁紧,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
④妨碍其他工位机械设计:驾驶舱载放在托盘上从输送线流转到各个工位,通过夹具夹紧,然后变位机变换姿态到位,则机器人自动作业或者人工操作。在如图1、图2中的驾驶舱,上夹具工位夹紧时,强力夹紧气缸需要通过前门槛和后座上留孔夹紧底板,而采用支撑杆方式防倾倒,则支撑杆会妨碍夹具夹紧机构的设计,增加通用性夹具的设计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无法通用、操作性欠缺、缺乏安全性及妨碍其他工位继续设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防倾倒的驾驶舱生产线。
所述驾驶舱生产线包括:
共用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94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