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与碱协同催化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2472.4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1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华;陈慧敏;刘建全;高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32 | 分类号: | C07D233/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 催化 合成 咪唑 酮类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银与碱协同催化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化合物1与化合物2作为原料,以一价银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合成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式为:化合物2为异氰基乙酸乙酯,其化学结构式为: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其中,Ar1选自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取代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杂芳基;Ar2选自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取代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杂芳基。本发明不仅能够获得高产率的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而且能够通过调节添加碱的类型容易获得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银与碱协同催化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硝酮化合物和异氰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两类重要的通用组分,广泛应用于含氮基序的构建。迄今为止,此类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在已发表的方法中,环加成反应是构建N-杂环化合物最具代表性和强有力的策略之一。
据本发明的发明人所知在已有的文献中,硝酮类化合物与异氰基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已有过多次报道。早在1987年初,Jones报道了--种新型的铁催化异腈插入到芳烃C-H键获得亚胺的方法;随后朱和他的同事发现在醋酸钯催化作用下,提供氧气环境,甲苯回流后得到喹唑啉衍生物;同时,也有实例详细报道了硝酮与异氰酸酯的环加成反应,即发现了一种涉及硝酮和α-金属化的异氰酸酯作用生成五元2-咪唑啉酮的[3+3]环加成反应。最近,关于使用银盐作为催化剂的涉及异氰酸酯的有机反应的报道也迅速增加。Pedro和他的同事利用氧化银和配体实现了异氰基酸酯化合物之间的高对映选择性环加成反应,该反应具有中等的非对映选择性。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合成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缺陷:首先,大多数形成的五元环产物都有较差的反应选择性,尤其是在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方面;其次,催化剂种类繁多,反应条件复杂,条件设计仍然难以捉摸;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银与碱协同催化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不仅能够获得高产率的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而且能够容易获得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合成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化合物1与化合物2作为原料,以一价银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合成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
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式为:
化合物2为异氰基乙酸乙酯,其化学结构式为:
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Ar1选自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取代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杂芳基;Ar2选自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取代芳基、给电子或吸电子的杂芳基。
另一方面,一种银与碱协同催化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化合物1与化合物2作为原料,以一价银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和碱的作用下,加热反应合成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
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式为:
化合物2为异氰基乙酸乙酯,其化学结构式为:
非对映2-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