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4789.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9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夏丰杰;余罡;方晓曦;叶东浩;李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8/10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江慧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催化剂涂布于质子交换膜的A面形成第一催化剂层;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贴合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将所述催化剂涂布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B面形成第二催化剂层;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剥离。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能防止涂布催化剂时质子交换膜发生溶胀或者收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一般为间接法制备膜电极或者直接法制备膜电极,其中直接法制备膜电极一直被视为实现膜电极大规模高效便捷的生产方法,但该制备方法仍存缺陷,质子交换膜对温度和水分很敏感,将催化剂涂布到质子交换膜上时,催化剂中含有的物质会导致涂布到质子交换膜上时会引起质子交换膜收缩或溶胀,导致质子交换膜报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催化剂涂布于质子交换膜上时质子交换膜会发生收缩或者溶胀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催化剂涂布于质子交换膜的A面形成第一催化剂层;
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贴合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
将所述催化剂涂布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B面形成第二催化剂层;
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剥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贴合于催化剂远离质子交换膜的一侧,使得催化剂涂布于质子交换膜的B面上后,在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的约束下,能防止质子交换膜发生溶胀或者收缩,当需要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剥离时,可直接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4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质子交换膜和原始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膜电极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膜电极制备过程中膜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如图1至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将催化剂1涂布于质子交换膜的A面形成第一催化剂层;
将带有背胶3的第一保护膜4贴合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
将催化剂1涂布于质子交换膜2的B面形成第二催化剂层;
将带有背胶的第一保护膜4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剥离。
优选的,所述背胶3的粘着力范围为:1~10N/25mm,所述背胶3的厚度为20μm-10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膜4的基材为聚酯材料、聚四氟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和聚氯乙烯材料中一种,所述第一保护膜4的厚度为25μm-10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干燥温度为30℃~150℃,干燥时间为1~30分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干燥温度为55℃~65℃,干燥时间为10~20分钟;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4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压成型的托臂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膜电极边框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