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7341.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饶宇;王贤武;刘美山;张伟;高峰;卞文龙;段俊涛;胡英国;曾凡武;邓霄汉;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物产爆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冯超 |
地址: |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除 冲击波 干扰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和振动传感器(2);
所述振动传感器(2)固定设置在被测对象上;
所述防护外壳(1)为无底板盒状结构,用于排除爆源(7)冲击波干扰;
所述防护外壳(1)罩设在振动传感器(2)上,并固定设置在被测对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靠近爆源(7)的一端为曲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1.2)正对爆源(7)冲击波阵面(6);
所述曲面(1.2)的弧度范围为6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2)信号的信号接收记录仪(5);
所述信号接收记录仪(5)与振动传感器(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记录仪(5)与振动传感器(2)之间通过信号线(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远离爆源(7)的一端开设有线槽(1.1);
所述线槽(1.1)用于供信号线(4)穿过防护外壳(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2)下方设置有底部耦合剂(3.3),用于将振动传感器(2)固定粘连于被测对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部,沿边缘设置有底面耦合剂(3.1);
所述底面耦合剂(3.1)用于将防护外壳(1)粘连于被测对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部外侧,沿周向设置有四周耦合剂(3.2);
所述四周耦合剂(3.2)用于将防护外壳(1)粘连于被测对象上。
10.一种排除冲击波干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振动传感器(2)的底部涂覆底部耦合剂(3.3),并使振动传感器(2)固定粘连在被测对象上;使振动传感器(2)上与信号线(4)连接的一端远离爆源(7);
将底面耦合剂(3.1)沿边缘涂抹在防护外壳(1)的底部;
将防护外壳(1)罩设在振动传感器(2)上,与被测对象固定连接;并使信号线(4)穿过线槽(1.1);使防护外壳(1)的曲面(1.2)正对爆源(7)冲击波阵面(6);
将四周耦合剂(3.2)沿周向涂抹在防护外壳(1)底部的外侧;
调试信号接收记录仪(5)后,开启信号接收记录仪(5);
人员撤离,启动爆破;
待爆破结束后,回收振动传感器(2)、信号线(4)、信号接收记录仪(5)和防护外壳(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物产爆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未经青海物产爆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3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