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的倒装焊接封装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667.9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波;张梅菊;黄漫国;刘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1/5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仉宇 |
地址: | 10002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倒装 焊接 封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的倒装焊接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芯片、塑封、焊料和基板;所述芯片底面由焊料形成微凸点,微凸点开有盲孔;基板设置有铜柱,所述导电柱插接在所述盲孔中,导电柱的内径与所述盲孔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芯片和微凸点均被塑封包覆。本发明利用传统半导体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芯片倒装焊接时不易对准、润湿不好、容易错位,连接强度不高等问题出现,具有工艺简单,容易操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的倒装焊接封装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功能越来越强、性能和集成度越来越高,以及新型的集成电路出现,封装技术在集成电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整个电子系统的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达到纳米级,晶体管向更高密度、更高的时钟频率发展,封装也向更高密度的方向发展。随着封装密度不断提高,芯片与芯片或者芯片与封装基板的窄节距电学互连及其可靠性已成为挑战。铜柱凸点倒装互连技术,以其良好的电学性能、抗电迁移能力,正成为下一代芯片窄节距互连的关键技术。
然而,由于凸点尺寸较小,与基板焊盘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凸点与焊盘经常出现不易对准、润湿不好、焊接时容易错位,连接强度不高等问题出现。严重降低了芯片倒装焊接效率及性能。
鉴于以上所述,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容易对准、封装强度较高的封装结构和封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现有倒装焊接过程中不易对准、润湿不好、焊接时容易错位、连接强度不高等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的倒装焊接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芯片(1)、塑封(6)、焊料和基板(4);
所述芯片底面由焊料形成微凸点,微凸点开有盲孔;
基板设置有铜柱(5),所述导电柱插接在所述盲孔中,导电柱的内径与所述盲孔的外径相适配;
所述芯片和微凸点均被塑封包覆。
进一步的,所述微凸点通过微加工形成,优选地,通过激光微加工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微凸点为焊料。优选地,所述焊料材质为锡、锡银合金、锡银铜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微凸点构造为球体或者立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为铜柱,或所述导电柱为圆柱或棱柱。
提供一种芯片的倒装焊接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微加工工艺在芯片底面构造出微凸点,在所述微凸点上加工出盲孔;在基板的焊盘上成型出导电柱(5);
步骤二、将所述芯片与所述基板贴合,使得所述导电柱插入所述盲孔;
步骤三、对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盲孔实施扩散焊接,优选为回流焊接;
步骤四、焊接完成后用塑封料包裹所述芯片和,将芯片在基板上进行封装。
进一步的,所述微加工工艺为激光、电镀、溅射或者气相沉积工艺。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微凸点上形成有多个盲孔,每个盲孔插接一个所述导电柱。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为铜柱,微凸点为锡或锡基钎料,所述回流焊接中,使锡或锡基钎料充分反应生成Cu3Sn。Cu3Sn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更高的熔点,可以使焊点具有更高的强度,还可以防止在后续再次回流中焊点回熔的现象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6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