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124.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1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锦;赵超;薛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地交科玄武岩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02 | 分类号: | E01C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利用 沥青路面 处理 贴缝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该贴缝带由四层主结构层构成:高分聚合沥青层(1)、玄武岩纤维布层(2)、高分聚合沥青层(3)、防粘薄膜层(4);
所述防粘薄膜层为双面涂有防粘涂层的聚乙烯薄膜;
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为专门研制的特种高分聚合改性沥青,其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0MPa、135℃动力粘度小于4.5MPa、软化点大于80℃,不仅具有很好的粘度,且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
所述玄武岩纤维布层为使用玄武岩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拉丝加入浸润剂制成,所述浸润剂与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聚合沥青层用量在1000g/m2-250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布重量为150g/m2-30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缝带厚度为1.5mm-3mm。
5.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将玄武岩纤维布在100℃环境中加热4-6分钟;
S2.将玄武岩纤维布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以0.01m/s速度拉过,使其表面及内部浸润有沥青层;
S3.将裹敷有沥青的玄武岩纤维布从5℃水中以0.01m/s速度拉过,以使热沥青充分冷却;
S4.贴缝带继续往前低速移动,清除表面水渍后,在贴缝带上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
S5.贴缝带经旋转轴卷捆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长时间使用后,贴缝带中的玄武岩纤维可回收再利用,经上述S1-S5制作流程后,可制作成新的贴缝带再次使用,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7.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如下:
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使用方法如下:
S21.分层铣刨待重铺路面,并在边缘接缝处做好台阶;
S22.用清扫车和高压吹风机将铣刨后路面和台阶清理干净;
S23.在铣刨后的待重铺路面撒布沥青碎石同步封层;
S24.在接缝及同步碎石上撒布乳化沥青;
S25.摊铺底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S26.将贴缝带贴在接缝处,并将上层的防粘薄膜层撕掉;
S27.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6中,贴缝带应在新摊铺的底层沥青混合料上部留有6-12cm左右搭接宽度,且槽壁上的贴缝带较槽壁顶部低1-2cm,以保证面层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适当增加碾压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7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增加碾压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地交科玄武岩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地交科玄武岩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1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