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0677.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代强;罗双;王新峰;李伟民;陈红;廖银霜;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5/28;H01Q5/3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微带 馈电 宽带 陷波 天线 结构 | ||
1.一种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板(5);
金属接地面(6),所述金属接地面(6)覆在介质基板(5)下表面;
辐射贴片(1),所述辐射贴片(1)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辐射贴片(1)以介质基板(5)竖向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辐射贴片(1)材质为金属,辐射贴片(1)内开有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
微带馈线(9),所述微带馈线(9)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微带馈线(9)上端与辐射贴片(1)电连接,微带馈线(9)的中轴线与介质基板(5)竖向的中轴线重合,微带馈线(9)左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类U形寄生带(10)和第二类U形寄生带(11),微带馈线(9)右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三类U形寄生带(7)和第四类U形寄生带(8);
第一类U形寄生带(10)下部边缘与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上部边缘的间距为3.5mm;
第三类U形寄生带(7)下部边缘与第四类U形寄生带(8)上部边缘间距为0.9mm;
第一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102)长度为6.1mm;
第二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112)长度为6.5mm;
第三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702)长度为6.5mm;
第四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802)长度为6.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与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1)为椭圆形;
所述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为与辐射贴片(1)相似的椭圆形,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长轴与辐射贴片(1)的长轴重合,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短轴与辐射贴片(1)的短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为圆形,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中心与辐射贴片(1)的圆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5)材料采用Roggers5880,厚度为0.8mm,长为40mm,宽为38mm;
所述微带馈线(9)的宽度为1.9mm,长度为20.2mm,电阻为50Ω;
所述辐射贴片(1)的长轴长10mm,短轴长8mm;
所述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缺口弧长为4mm,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长度为42.6-44.6mm;
所述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缺口弧长为3mm,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长度为32.4-33.4mm;
所述第一类U形寄生带(10)总长度为17.4-18.4mm;
所述第二类U形寄生带(11)总长度为20.5-21.5mm;
所述第三类U形寄生带(7)总长度为15.5-16.5mm;
所述第四类U形寄生带(8)总长度为25.6-26.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宽度为0.4mm,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宽度为0.5mm;
第一类U形寄生带(10)、第二类U形寄生带(11)、第三类U形寄生带(7)和第四类U形寄生带(8)的宽度为0.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与介质基板(5)下部边缘的间距为3.5mm,第四类U形寄生带(8)与介质基板(5)下部边缘的间距为3.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耦合微带馈电超宽带陷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U形寄生带(10)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为0.35mm,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为0.55mm,第三类U形寄生带(7)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为0.55mm,第四类U形寄生带(8)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为0.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民族大学,未经贵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06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振器
- 下一篇:一种倒片装置及倒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