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2006.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蒋立敬;刘铁斌;袁胜华;金建辉;韩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9/00 | 分类号: | C10G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低硫船用 燃料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的生产方法,包括:(1)渣油原料在氢气和加氢处理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2)加氢反应流出物气液分离,气相循环至步骤(1)的加氢反应,液相为混合加氢生成油,该混合加氢生成油不经分馏,其中一部分外甩作为低硫船用燃料,余下部分进入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催化裂化反应;(3)催化裂化反应流出物分离出干气、液化气和催化裂化汽油后的催化裂化重馏分作为重循环油与步骤(1)中的渣油原料混合进行加氢反应。本发明组合工艺,可最大限度生产高辛烷值催化裂化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产品。同时,降低加氢负荷,简化催化裂化分馏系统,降低设备投资和操作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渣油轻质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以劣质高硫渣油为原料主要生产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在清洁汽柴油等轻质油品完成升级换代后,清洁的低硫船用燃料油将成为未来几年重点关注的油品之一。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自2020年01月起在海上一般区域航行所用的船用燃料油的硫质量分数由现在的不超过3.5%降至不超过0.5%;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的硫含量不应超过0.1%。在船用燃料油需求市场中,高硫残渣型船用燃料油以价格优势占整个市场约70%的份额,馏分型船用燃料油约占25%,其余为低硫燃料油(硫质量分数小于3.5%)和少量液化天然气。因此,新的环保法规将对现在以高硫燃料油为主的船用燃料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促使燃料油脱硫技术的开发。
目前生产硫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残渣型船用燃料油的主要途径包括:采用低硫的直馏渣油调和生产。但是由于低硫原油资源有限且价格较高,将会大幅度提高残渣型船用燃料油的生产成本,该路线不宜用于生产价值较低的残渣型船用燃料油;对高硫渣油通过渣油加氢脱硫处理生产低硫残渣型船用燃料技术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硫含量超过2.0%甚至3.0%以上的渣油直接进行脱硫处理直接生产硫质量分数低于0.5%的残渣型船用燃料油加工成本高,加氢苛刻度大,操作费用高,经济性差。
渣油加氢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氢处理,使渣油原料中的杂质含量大幅降低,稠环芳烃、胶质、沥青质等非理想组分加氢转化,降低粘度,使其物性得到明显改善。
现有固定床加氢技术原料在氢气和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杂质反应,在高温和高苛刻条件下能够实现产品指标要求。通常包括保护剂,脱金属催化剂,脱硫催化剂及高活性脱氮脱残炭催化剂。该路线的不足之处是加氢过程中氢耗高加氢量大,通常在硫含量满足指标的情况下,其它指标如残炭大幅降低,粘度大幅减低,加工成本高。另外对原油的适应能力欠佳,固定床加氢处理的原料适应性差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催化裂化工艺通常是将原料进入催化裂化装置反应,产物为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焦炭。液化气和催化裂化汽油是理想组分,但是催化裂化柴油富含芳烃,加工难度大。
现有渣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存在汽油收率低,柴油加工难度大,回炼油及油浆没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的生产方法,以最大量生产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产品,同时工艺过程简单,整体能耗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油和低硫船用燃料的生产方法,包括:
(1) 渣油原料在氢气和加氢处理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
(2) 加氢反应流出物气液分离,气相循环至步骤(1)的加氢反应,液相为混合加氢生成油,该混合加氢生成油不经分馏,其中一部分外甩作为低硫船用燃料,余下部分进入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催化裂化反应;
(3) 催化裂化反应流出物分离出干气、液化气和催化裂化汽油后的催化裂化重馏分作为重循环油与步骤(1)中的渣油原料混合进行加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2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渣油加氢脱金属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蔬菜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