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8997.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4 | 分类号: | B60J3/0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觉 同步 车窗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车窗的具体信息;通过视觉传感器识别、计算获知乘员的人脸朝向及视线方向;提高所述视线方向上车窗的透明度或关闭变色;乘员视线方向改变则开启计时;计时达到预定值后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恢复原态,视线在达到所述预定值之前再次落在所述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时,则取消计时,直至视线移开再次开始计时,提升了车内乘员的便利性,无需手动开关,同时在保障车内乘员隐私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对驾驶观察的干扰,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部件自动化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通车辆玻璃贴膜是一般的固定色贴膜,属于汽车后市场改装产品,透光度固定,可用于保护车内乘员隐私或减轻外部光线的影响,但一旦外部光线照度下降,会影响车内乘员的观察,带来驾驶风险,故此汽车车窗玻璃采用电控变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目前,电控变色玻璃改变透光度的方式大多通过手动通关电来调节,主要有电控变色玻璃汽车车窗和电控变色玻璃贴膜两种方式。其中,电控变色玻璃汽车车窗是通过在双层玻璃中间夹有液晶调光膜,通电后改变液晶排列,进而改变透光度;电控变色玻璃贴膜是汽车后市场改装产品,玻璃内侧贴膜,远离和变色玻璃中间夹的液晶调光膜一致,两种方式都需要通过手动开关,在车内乘员需要往该方向观看时需要提前关闭变色,操作繁复且会带来驾驶风险。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通过手动通关电来调节电控变色玻璃车窗透光度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电控变色玻璃车窗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来改变透光度带来的驾驶风险提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车窗的具体信息;通过视觉传感器识别、计算获知乘员的人脸朝向及视线方向;提高所述视线方向上车窗的透明度或关闭变色;乘员视线方向改变则开启计时;计时达到预定值后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恢复原态,视线在达到所述预定值之前再次落在所述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时,则取消计时,直至视线移开再次开启计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体信息包括车窗是否可电控变色以及车窗相对于车辆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视觉传感器设置有多个,且通过面部识别算法及视线估计算法计算获知乘员的人脸朝向及视线方向。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视觉同步车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定值为3s。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乘员视觉同步车窗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车辆车窗的具体信息;视觉模块,用于识别乘员的面部朝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觉模块识别的面部朝向通过计算获知乘员的视线方向;控制模块,用于提高所述视线方向上车窗的透明度或关闭变色;计时模块,用于当乘员视线方向改变时开启计时,并于计时达到预定值后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恢复原态,视线在达到所述预定值之前再次落在所述原视线方向上的车窗时,取消计时,直至视线移开再次开启计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视觉同步车窗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视线方向上是否有电控变色车窗并将指令发送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指令,并提高所述视线方向上车窗的透明度或关闭变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8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