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376.9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江四胜;徐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唯诗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监控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用于解决现有的小区监控设备分配不合理导致小区存在监控盲区无法进行合理监控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服务器、安防分析模块、安防巡检模块、任务发布模块、监控连接模块、存储管理模块、存储计算模块和注册登录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小区的安防信息并将采集的安防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内进行存储;本发明通过对小区监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监控盲区和盲区巡查值,依据盲区巡查值判断监控盲区是否需要巡查,通过小区工作用户和小区安保人员手机终端进行巡查拍摄,提高小区工作用户和小区安保人员的手机终端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少增添监控设备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高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在小区的管理中,尤其是高档小区,对安防监控较为重视,传统的门卫值班和保安巡逻等治安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住宅安全保障的需要,这些小区的安防系统多数较为老旧需要更新,部分虽于近年升级改造,但受制于老旧的安防系统的限制,对于安防监控的监控布置存在不合理,导致监控存在盲区,但是新增添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会存在监控的重覆盖以及投入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一款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来解决减少小区增添监控设备的成本,同时,对小区进行全面安防监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本发明通过对小区监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监控盲区和盲区巡查值,依据盲区巡查值判断监控盲区是否需要巡查,通过小区工作用户和小区安保人员手机终端进行巡查拍摄,提高小区工作用户和小区安保人员的手机终端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少增添监控设备的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如何根据小区监控设备的位置和监控范围获取得到小区的监控盲区,通过分析监控盲区的盲区巡查值,并分配值对应的小区工作用户和小区安保人员通过手机进行监控拍摄,解决了现有的小区监控设备分配不合理导致小区存在监控盲区无法进行合理监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服务器、安防分析模块、安防巡检模块、任务发布模块、监控连接模块、存储管理模块、存储计算模块和注册登录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小区的安防信息并将采集的安防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内进行存储;安防信息包括小区的监控摄像头的监控视频、监控摄像头的位置及监控范围和小区的图纸;所述安防分析模块用于对安防信息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小区的监控摄像头位置和监控范围在小区的图纸上进行对应标记;
步骤二:根据标记的摄像头位置和监控范围获取得到距离监控盲区;通过图纸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得到盲区的面积;
步骤三:统计监控盲区的位置,设定监控盲区标记为Mi,i=1、……、n;
步骤四:获取监控盲区相邻监控区域的位置的监控摄像头的监控视频并发送任务发布模块,通过任务发布模块获取监控摄像头的监控视频并计算盲区人流量;任务发布模块将计算的盲区人流量发送至安防分析模块;
步骤五:设定监控盲区的面积记为SMi,盲区人流量记为RMi;
步骤六: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定监控盲区的盲区巡查值UMi;其中d1、d2均为预设比例系数固定值;λ为修正系数,取值为1.32;
步骤六:安防分析模块将小区的盲区位置和对应的盲区巡查值发送至服务器内存储;
所述安防巡检模块用于将盲区分配至对应的巡检员,具体分配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唯诗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唯诗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