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和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2855.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潘武兵;张天蔚;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16 | 分类号: | B21D7/16;B21D37/16;B21D4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40070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保险杠 横梁 弯曲 方法 铝合金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或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金属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和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拉伸至屈服:拉伸型材直至型材承受的应力值达到a(1±0.05);S2、在拉住型材的同时,保险杠横梁模具与型材相对移动直至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型材完全贴合,夹持型材两端的夹持部件铰接设置,从而使得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型材接触并相对移动过程中型材的两端自由跟随转动,在保险杠横梁弯曲形变量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仅仅是弯曲而言,本方案先拉伸至屈服,然后再弯曲,而弯曲的同时实际又再次对型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拉伸,能够让型材的更多部位达到塑性变形,弯曲完成后反弹的概率更小,弯曲质量更容易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或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金属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和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冲压成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铝合金保险杠的加工是采用模具挤压直型材从而使得直型材弯曲成为保险杠横梁。
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型材在在材料厂挤压完成后通常为T4(固溶)态,会有自然时效现象,即将铝合金放在室温,零件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以7xxx铝合金特别突出,以至于汽车零部件加工厂拿到铝合金型材并且使用铝合金型材时,铝合金型材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然时效作用,造成强度有所增强。而型材从材料厂挤压完成,再通过运输或储存到汽车零部件加工厂加工,各个型材的时间段是不相同的,这就造成各个铝合金型材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厂加工时强度不同,从而在冲压成型过程中,铝合金型材可能因为强度较大而出现开裂造成零件报废,也可能因为冲压强度不够似的铝合金型材的形变量不足而反弹,不符合加工标准。
此外,现有汽车保险等横梁的弯曲程度不大,在保险杠横梁的冲弯工艺在加工过程中,保险杠横梁为自由变形,其中一部分变形为塑性变形,即不可自行恢复的变形,另一部分为弹性变形,即保险杠横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可恢复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完全消失的现象(反弹),冲弯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变形使得冲弯效果难以控制,造成冲弯质量差,变形不达标,甚至造成零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目前汽车保险杠横梁冲弯工艺的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金属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和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保险杠横梁弯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拉伸至屈服:拉伸型材直至所述型材承受的应力值达到a(1±0.05),其中a为所述型材的屈服极限;
S2、保持拉伸时弯曲:在拉住所述型材的同时,保险杠横梁模具与所述型材相对移动直至所述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所述型材完全贴合,夹持所述型材两端的夹持部件铰接设置,从而使得所述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所述型材接触并相对移动过程中所述型材的两端自由跟随转动。
作为优选,在步骤S2后还有步骤S3、再拉伸:保持所述模具工作面与所述型材完全贴合,再拉伸所述型材使得所述型材的延伸距离延长。
作为优选,在步骤S1中,采用夹持部件分别夹持住所述型材的两端,与夹持部件连接的伸缩部件伸缩实现对所述型材的拉伸;
在步骤S2中,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与夹持部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部件的另一端与底板铰接,底板固定设置,使得所述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所述型材接触并相对移动过程中所述型材的两端自由跟随转动。
作为优选,在步骤S1中,采用夹持部件分别夹持住所述型材的两端,与夹持部件连接的伸缩部件伸缩实现对所述型材的拉伸;
在步骤S2中,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与夹持部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部件的另一端与底板铰接,底板固定设置,使得所述保险杠横梁模具的工作面与所述型材接触并相对移动过程中所述型材的两端自由跟随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亮面轮毂加工机床
- 下一篇:一种仿生手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