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灯用透镜、近光灯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4713.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渤林;黄辉;张士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V5/04;F21W102/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小勇;刘铁生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透镜 近光灯 车辆 | ||
1.一种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光学体和第二光学体,所述第一光学体和所述第二光学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光学体为全反射透镜,并设置有入光端,所述第二光学体设置有出光端,所述入光端和所述出光端相背;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光学体的上表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所述车灯用透镜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光学体的下表面连接处向所述车灯用透镜的上表面方向凹陷,以形成光线截止部;
靠近所述第一光学体入光端相背一端的下表面,向所述车灯用透镜的上表面方向翘起,靠近所述第二光学体出光端相背一端的下表面,为朝向所述车灯用透镜的上表面方向的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的翘起与所述斜面连接形成所述凹陷,以形成所述光线截止部;
所述光线截止部于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的翘起处与所述斜面的连接处,呈中部为水平直线、两侧为弧线、大体呈U形的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入光端到所述出光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剖切面形状为中部向下凸的弯弧状;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的每一处的弧度均满足,从入光端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39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剖切面形状为抛物线形,且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上表面的每一处的弧度均满足,从入光端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39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接的两侧呈向下的弧形弯曲状,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下表面与上表面连接的两侧呈向上的弧形弯曲状;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体上表面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光学体下表面的两侧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体的宽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光学体的宽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端为从所述第一光学体朝向所述第二光学体方向凹陷的圆弧曲面结构,用于将光线汇入所述第一光学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体的上表面经平滑的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光学体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光学体的下表面主体为平面,与部分所述第二光学体下表面的斜面呈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角度大于1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角度为135-16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学体左右两侧表面均为竖直的平面;
所述第二光学体的出光端所在的表面为向外凸的圆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学体从上至下的投影呈扇环形,扇环形的圆心角为30-60度。
12.一种近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车灯用透镜。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近光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47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