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及分质回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7660.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曹静芳;张颂雷;恵毓杰;潘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旭龙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吴筱娟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水分 处理 分质回 用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及分质回用工艺,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筛除、混合、沉淀、脱色、生物处理、分离排放步骤后对部分废水进行排放,防止废水中盐分及有害物质富集影响系统水质,而且排放的水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介质过滤系统过滤,使得出水满足印染企业洗涤用水水质标准,可作为一般回用水用于企业洗涤工序。并再次采用精密过滤器和RO反渗透系统去除水中盐分、有害离子,使得出水水质满足《纺织染整工业回用水水质》FZ/T01107‑2011标准,满足印染企业各工艺用水要求,可回用至染色等用水要求较高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及分质回用工艺。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主要是指棉、麻、化纤、丝等在印染及毛织整染等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主要由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整理废水、碱减量废水等组成,但由于产品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等特点,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
印染行业废水排放量目前高居全国工业部门的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耗水大户,生产一吨产品产生的废水量在几十吨至几百吨,目前印染厂产生大量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放,重复利用率不到10%,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工信部在发布的《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第五条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第三款要求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因此,在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对废水进行回用,是摆在本领域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各种各样对印染废水回用的方案和方法陆续被提出来。其中很多方案和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的上升和工艺的复杂化,同时印染废水被处理后也不能满足其他工艺上的用水要求。
如中国专利CN202988930U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包括集水箱和回用水箱,在集水箱和回用水箱之间依次设有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单元、臭氧接触催化塔单元、机械过滤器单元、生物炭过滤器单元和反渗透脱盐系统单元,并且上述集水箱、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单元、臭氧接触催化塔单元、机械过滤器单元、生物炭过滤器单元、反渗透脱盐系统单元和回用水箱依次连通,在生物炭过滤器单元和反渗透脱盐系统单元之间设有高压泵。该方案实现了去除达标废水中可溶性COD和色度,但其工艺复杂、能耗大,适应范围太小。
如中国专利CN102010103A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回用方法及其装置,“回用方法是将印染废水经泵由二沉池送至化学氧化区,进水管的水射器将二氧化氯输送至进水管道,气液混合物由穿孔曝气管喷出,在化学氧化区内印染废水的染料分子与二氧化氯发生反应;经氧化后的污水从溢流板流入还原区,在还原区内吸附剂吸附并还原残余二氧化氯及其氧化副产物,并吸附化学氧化区中部分未被破坏的染料分子及难降解有机物;还原区的水从溢流板底部的管道流入生化反应区内,利用生物膜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滤层的截留能力进一步去除COD及色度。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到印染企业洗涤用水水质标准。”显而易见的是经过该方法和装置处理后的水只能达到印染企业洗涤用水水质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更高的其他工艺用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印染废水回用工艺中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过程中产生较大能耗,且难以满足其他工艺用水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及分质回用工艺,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筛除,采用格栅或者筛网去除高污染废水中的纤维及大颗粒杂质;
减耗,采用余热回收装置将高污染废水降温,并将其热量转移到其他工艺用水上进行预热;
混合,采用调节池I对降温后的高污染废水进行混合均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旭龙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旭龙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7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