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5872.3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荣;许磊;王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B64D9/00;B64D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210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拖四 多方 位置 同时 联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利用N个支撑座组件将一根纵杆组件与四根横杆组件固定在货台面上,纵杆组件与横杆组件可沿着支撑座孔轴线前后移动;纵杆组件置于中间,以纵杆轴线为X轴,横杆组件两两相对置于纵杆两侧,与纵杆成90°夹角;横杆组件上的滑轮与纵杆组件上直动凸轮接触,分列纵杆组件两侧的横杆组件其横杆轴线同轴。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我国海上空投领域,实现空投货台上在空中时多方向四个位置的零件同时作动,保障海上空投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空投领域,特别是一种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空投系统初始力值输入都是牵引伞提供的单方向力。海上空投系统需要利用该单一方向的力值输入实现在空投过程中货台上四个位置两方向上的零件同时作动,即力的传递、分解、转向。
国内目前空降空投系统主要是陆上空投系统,在空中实现单一方向力转换为两方向四位置尚属空白,没有与发明近似现实方案。
现有的陆上空投系统力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牵引伞、引导伞、主伞之间,属于单方向传递,且要求空投过程中货台与空投件保持相对静止,没有作动需求。海上空投系统与陆上空投系统不同,在空投过程中要求能自动作动实现货台与空投件(舟艇)的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用于解决海上空投系统货台部分的作动需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利用N个支撑座组件将一根纵杆组件与四根横杆组件固定在货台面上,纵杆组件与横杆组件可沿着支撑座孔轴线前后移动;纵杆组件由纵杆、纵杆弹簧、纵杆弹簧固定板、四个直动凸轮、两个直动凸轮盖板和若干紧固螺栓螺母组成;横杆组件由横杆、横杆弹簧、横杆弹簧固定板、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固定座、调节压杆固定板和调节压杆组成;
纵杆组件置于中间,以纵杆轴线为X轴,横杆组件两两相对置于纵杆两侧,与纵杆成90°夹角;横杆组件上的滑轮与纵杆组件上直动凸轮接触,分列纵杆组件两侧的横杆组件其横杆轴线同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该机构在运输过程中,插入限位销,使整体机构处于锁死状态,实现空投件与货台连接固定点的可靠。
2)该机构在空投工作过程中,当解除锁死状态后,作动速度快,可靠性高,不会对空投件造成损伤,确保空投的成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锁死状态总体结构图。
图2是支撑座组件。
图3是弹簧蓄力结构图。
图4是直动凸轮与滑轮配合转向系统图。
图5是横杆组件总长度调节机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拖四多方向多位置同时联动机构松弛状态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我国海上空投领域,实现空投货台上在空中时多方向四个位置的零件同时作动,保障海上空投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横杆、纵杆上的弹簧提前蓄力,通过纵杆上直角三角凸轮使四根横杆同时位移,为空中货台上四个位置的虎钳动钳同时移动让开了空间,解决了空投货台在空中一点作动、四点同时输出的技术问题。
该机构利用N个支撑座组件(N≥11)将一根纵杆组件和四根横杆组件固定在货台面上,纵杆组件和横杆组件可沿着支撑座孔轴线前后移动。该机构依靠纵杆和横杆上的弹簧提前蓄力,通过纵杆上直动凸轮盖板与横杆滑轮之间配合和杆件与支撑座之间切槽配合限制纵杆横杆绕其轴线转动,调节压杆螺纹长度实现横杆轴向方向无间隙。该机构由拉出限位销实现一点触发,纵杆在其弹簧作用下回位,通过纵杆上的直动凸轮进行转向,使四根横杆同时作动,让开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弹出式备份伞开伞机构
- 下一篇:SIM卡信息获取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