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艺辅助结构的毛细管换热装置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7035.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窦长安;陈贺;张舒;杜兵;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F9/013;B25B11/02;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25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艺 辅助 结构 毛细管 装置 装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工艺辅助结构的毛细管换热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工艺辅助结构的毛细管换热装置包括进流道管(1)、出流道管(2)、毛细流道管(3)、辅助支撑板(4)、支撑杆(5)和堵头(6);
支撑杆(5)的数量为2个,分别垂直固定于进流道管(1)、出流道管(2)之间,辅助支撑板(4)平行设置于进流道管(1)、出流道管(2)之间,两端分别固定于对应侧的支撑杆(5)上;毛细流道管(3)穿过辅助支撑板(4)上的开孔;进流道管(1)、出流道管(2)的一端分别设置堵头(6),堵头(6)为法兰和台阶结构,起封堵管路的密闭作用;冷却液由进流道管(1)进入,经由毛细流道管(3)汇聚到另一端的出流道管(2)中,利用风扇对毛细流道管(3)网栅处进行吹风,从而带走每个毛细流道管(3)中冷却液携带的热量;所述支撑杆(5)为矩形方管结构,侧壁设有安装辅助支撑板(4)的导槽以及安装孔;所述辅助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导向端,并通过导向端与支撑杆(5)对应的导槽和安装孔相连;所述辅助支撑板(4)能够沿着支撑杆(5)上的导槽移动;
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夹板工装固定底端的出流道管(2),分别装配支撑杆(5)和辅助支撑板(4),使出流道管(2)、支撑杆(5)、辅助支撑板(4)连接为一个整体;
步骤2、沿着左右支撑杆(5)的导槽调节辅助支撑板(4)至顶端位置,螺钉紧固,再用镊子将所有毛细流道管(3)分别穿过辅助支撑板(4)和出流道管(2)对应的孔位,直至全部完成;
步骤3、检查毛细流道管(3)另一端是否存在扭曲、变形现象,若有则进行修正;
步骤4、利用夹板工装,由上至下移动顶端的进流道管(1),将带有导向孔的孔位与对应的毛细流道管(3)同时连接到位;
步骤5、松开辅助支撑板(4)的螺钉,沿导槽移回支撑杆(5)另一端,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70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