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683.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庆;李邦超;刘国平;徐高峰;王星博;王晓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22 | 分类号: | B60T7/22;B60W30/09;B60W30/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立普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人机 模式 中的 自动 刹车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汽车制动踏板装置、电动推杆装置和控制器,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包括踏板和踏板摆臂,踏板摆臂上靠近支架固定轴的一端钻设螺栓孔,该螺栓孔处安装有与踏板摆臂相垂直的刚性法兰面,与控制器电联接的电动推杆装置与刚性法兰面固定后用于推动踏板摆臂运动。该自动刹车系统采取电动推杆代替人工脚踏制动踏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灵敏程度高,响应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型无人驾驶系统的汽车,刹车系统是在制动踏板一侧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套设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位于踏板正上方且与驾驶室底板呈垂直结构,采取电动推杆代替人工脚踏制动踏板,实现汽车刹车制动。现在的汽车刹车系统采用电动推杆代替人工脚踏制动踏板,实现汽车刹车制动,智能化程度不高,且当主驾驶位置存在驾驶人员时,电动推杆会阻碍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使驾驶员无法正常驾驶,不能实现人机共驾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人机共驾,稳定性好,灵敏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包括汽车制动踏板装置、电动推杆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包括踏板和踏板摆臂,所述踏板摆臂上靠近支架固定轴的一端钻设螺栓孔,该螺栓孔处安装有与所述踏板摆臂相垂直的刚性法兰面,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的所述电动推杆装置与所述刚性法兰面固定后用于推动所述踏板摆臂运动。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固定轴上,所述电动推杆的外部连接有固定引导套。
优选的,所述刚性法兰面的中心增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镶嵌有橡胶垫,所述固定引导套配合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自动刹车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当汽车选择无人驾驶模式时,汽车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前方障碍物,将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线传至信息处理器,通过比对处理路况信息,由信息处理器向控制器发送有关指令,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通过推杆顶撞丁腈橡胶垫,推动踏板摆臂,触发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从而实现无人驾驶刹车;
当主驾驶位置存在驾驶人员时,可通过驾驶模式按钮切换汽车驾驶模式,改为人工驾驶模式,这时会切断控制器对于电动推杆的控制,使推杆电机处于断电状态,不会妨碍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自动刹车系统采取电动推杆代替人工脚踏制动踏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灵敏程度高,响应速度快。采用信息处理器识别路况信息并处理、发送指令,由控制器接收指令控制电机推杆,分模块处理信息,防止信息处理错误,避免事故发生。同时由控制器单独控制电动推杆,能够实现精准控制。通过驾驶模式按钮切换驾驶模式,即能实现无人驾驶系统的自动刹车,也能满足人工驾驶时,保证驾驶人员正常驾驶,满足人机共驾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应用于人机共驾模式中的自动刹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踏板;2踏板摆臂;3刚性法兰面;4固定导引套;5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