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支架制动助力器的不同步复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6171.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潘亚敏;韩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凯敏;王少文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制动 助力器 不同步 复位 方法 | ||
为解决传统车辆制动助力器的复位方式,当仅能依靠人工制动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力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支架制动助力器的不同步复位方法,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双支架制动助力器包括电动力支架和踏板力支架,当踏板力消失后,第二组复位弹簧带动电动力支架先开始复位,第一组复位弹簧带动踏板力支架随后进行跟随式复位。本发明提出了将车辆制动助力器的单支架设计为双支架的新思路,从而可以使踏板力支架被第一组复位弹簧复位,电动力支架被第二组复位弹簧复位,当车辆制动助力器的电机故障时,驾驶员在人工制动时,无需克服电动力支架复位弹簧的弹力,因此所需施加的脚踏力较现有技术更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助力器的复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双支架制动助力器的不同步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制动助力器多采用单支架、中间复位的结构,在复位时,通过中间复位弹簧将支架复位,从而由支架带动踏板力传递单元和电动力传递单元同时复位,例如公开号为CN 107949509 A、公开号为CN 106427966 A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 105398440 B的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制动助力器。这种复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当电动力产生单元的电机出现故障时,驾驶员人工踩踏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力量,增加了驾驶员负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车辆制动助力器的复位方式,当仅能依靠人工制动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力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支架制动助力器的不同步复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支架制动助力器的不同步复位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双支架制动助力器包括电动力支架和踏板力支架,当踏板力消失后,第二组复位弹簧带动电动力支架先开始复位,第一组复位弹簧带动踏板力支架随后进行跟随式复位。
进一步地,将第一组复位弹簧设置在制动助力器的中心轴线上,将第二组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组复位弹簧的外围且不同轴。
或者,所述第一组复位弹簧借用车辆制动总泵弹簧。
或者,将第一组复位弹簧和第二组复位弹簧间隔设置在制动助力器中心轴线的周侧。
或者,将第一组复位弹簧和第二组复位弹簧同轴叠加设置在制动助力器中心轴线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组复位弹簧的弹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提出了将车辆制动助力器的单支架设计为双支架的新思路,从而可以使踏板力支架被第一组复位弹簧复位,电动力支架被第二组复位弹簧复位,当车辆制动助力器的电机故障时,驾驶员在人工制动时,无需克服电动力支架复位弹簧的弹力,因此所需施加的脚踏力较现有技术更少。
2.本发明电动力支架与踏板力支架不同步复位,电动力支架先复位,踏板力支架跟随式复位,相比传统单支架方案,制动响应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本发明方法的双支架总成单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电动力支架与电动力导向元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图1中电动力支架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踏板力支架和踏板力导向元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踏板力传递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61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